光站不動效果有限 垂直震動機配運動 增肌力防骨質疏鬆
【明報專訊】每日震一震,就可增肌減脂、強骨健體?
坊間的垂直震動機以此為賣點,聲稱只要站在儀器上,就可增強肌力、改善平衡力、預防骨質疏鬆……事實上不少長者健康中心、物理治療診所都有添置這類器材,是生產商的花言巧語?還是真有奇效?
專家指出,在儀器上光站不動的效果有限,搭配運動訓練才是正解。有研究發現長者在垂直震動機上運動持續3至6個月,可改善肌力,有助預防跌倒。
垂直震動機(或稱垂直律動機)並非新事物,物理治療師李晴峻指,垂直震動機製造有規律的上下震動,透過站立或坐在震動平台上,震感傳遞到身體,刺激肌肉、骨骼或神經,可增加肌肉力量,維持骨質密度,改善平衡力及步行能力等,在長者身上已應用多年。
上下震動刺激肌肉收縮
在肌肉筋腱層面,李晴峻解釋,當身體感受到震動時,會產生反射反應,令到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縮,從而激活肌肉,達到肌力增加。「2023年巴西有大型研究指出,長者使用垂直震動機3至6個月,大腿與小腿肌肉力量都有明顯增長。」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物理治療師林文軒補充,「有研究顯示在震動過程,肌肉收縮的強度增加,相等於肌肉訓練的強度提升;理論上比在沒有震動的情况下做同一運動,提升肌力的效果更好」。而且震動過程為長者帶來不穩定因素,增加平衡訓練難度,可加強平衡力。
震動機僅輔助 需配合運動
垂直震動機設有不同的震幅與頻率,林文軒解釋,前者指震動時上下幅度有多高,後者即每秒震多少次。肌力訓練的參數一般將震幅設於2至4毫米,而頻率通常設在10至40Hz(即每秒10至40次),以30Hz最為常用,「訓練時用家一般會在儀器上震動30秒至1分鐘,回到地面休息一會兒再上去」。
理大康復治療診所物理治療師江浚軒指,臨牀上很少只叫長者在儀器上直挺挺站立,通常會配合運動,「例如長者在平地上做到半蹲的話,我們會要求他在垂直震動機上做同一動作,增加運動難度,同時提升運動量」。他強調,垂直震動機只是輔助,需配合其他運動才可達到增強肌力、耐力的效果。
職業治療師莊淑怡表示,使用垂直震動機前會為長者評估,了解他們治療目的,再決定配合哪些運動及所用頻率。通常用20至35Hz來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力;以較低頻率,約10Hz為初次使用或體弱長者放鬆肌肉。有些長者抗拒運動,可借這個被動運動,提升他們興趣,下一步再嘗試其他運動。而一些曾中風、肌肉繃緊的長者,透過低頻率震動有助放鬆肌肉。李晴峻指,訓練每次做5至10分鐘,每周2至3次,實際效果因人而異,但約3至6個月可見長者肌力有改善。
低強度全身震 刺激骨質生長
長者隨着年齡增長,骨質流失,跌倒後容易骨折,垂直震動機一大賣點正是預防甚至改善骨質疏鬆。太空人因長期處於無重狀態,骨質容易流失,科學家發現震動治療可減慢骨質流失速度,因而研發出垂直震動機。林文軒指,垂直震動機透過震動,可刺激骨質生長。而針對預防骨質疏鬆所用的參數與肌力訓練的不同,「刺激骨質,所用的頻率約35Hz,震幅可調低至0.1毫米,這是相對安全而又有效的方案」。他引述一份國際研究,每天接受20分鐘、為期1年的低強度全身震動治療,對改善腰椎骨質密度有輕微效果。但他強調,震動治療對骨質密度帶來的效果,與一般運動相近。
有心臟起搏器、腫瘤 不宜亂試
另外,並非震得愈長時間,頻率或震幅調得愈高,效果便會愈好。李晴峻指過度使用會帶來不適,或增加關節壓力,使肌肉過分疲勞,可導致頭暈、作嘔等副作用。如在使用時感到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並求醫。江浚軒提醒,近期曾骨折、動手術、體內有心臟起搏器,以及本身有惡性腫瘤、血管栓塞、靜脈栓塞等長者,不宜自行使用,應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意見。
長者淺蹲、提舉操手腳 單腳企練平衡
透過垂直震動機運動,可針對長者生活需要而鍛煉肌肉,物理治療師李晴峻指:「長者平日需要提重物、晾掛衣服,可做提舉動作,訓練二頭肌或兩側肩膀肌肉;而訓練下肢力量時,則配合淺蹲、深蹲或者單腳企。」
垂直震動機設定:
震幅約1至5毫米
頻率20至35Hz
1.淺蹲練下肢肌肉
抓緊扶手直立,然後屈曲雙膝,膝蓋不超過腳趾,並提起臀部、挺直背部,維持5秒,然後回到直立姿勢;以10下為1組,做3至5組
2.單腳企練平衡
抓緊扶手直立,提起左腳,挺直背部,維持10秒,換邊交替左右腳為1下;以10下為1組,做3至5組
3.舉啞鈴練手臂肌肉
雙手握啞鈴(每邊1至2磅),垂直放兩側;先吸氣,呼氣時先屈曲雙手舉至肩膀位置,再向上伸直,維持5秒,放下雙手的同時吸氣;以10下為1組,做3至5組
扶手不可少 微屈膝減不適
坊間部分垂直震動機僅得震動平台,沒有配備扶手,物理治療師江浚軒提醒,尤其是平衡力、肌力一般的長者,「如家中裝有扶手,可將儀器放在附近使用;如無,建議在穩固家具旁運動,將它們當扶手,或待家人在旁時才用」。物理治療師林文軒建議長者開始訓練時,以輕微屈膝姿勢站上震動平台,避免蹬直雙腿,因震動感覺一直傳到頭部,或會不適。他又提醒初期訓練時可在運動1分鐘後回地面休息,先從3組、5組運動開始,循序漸進,1天內做10組以下較安全。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