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滿東華:專攻脂肪肝新藥
【明報專訊】代謝性脂肪肝(以往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常見慢性肝病,香港有超過兩成人口患病。中央肥胖、高血脂、高血壓或高血糖人士均屬高危。日常飲食中攝取過量脂肪時,脂肪就會積聚在肝臟,一旦脂肪含量超過5%,就會形成脂肪肝。
可致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
患有早期或輕微脂肪肝人士可能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是在身體檢查或照腹部超聲波時意外發現。然而,若肝臟持續累積脂肪,可能引發脂肪性肝炎,導致肝功能受損。長期且嚴重的脂肪肝更可能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長久以來,脂肪肝治療主要依賴非藥物治療方法,包括避免飲酒,減低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攝取,增加帶氧運動及控制體重。然而,改變多年生活習慣並非容易。過去亦有一些藥物,例如維他命E及某些糖尿病藥,可以改善脂肪肝,但這些藥物有副作用,或僅適用於糖尿病患者。
2024年3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口服藥瑞司美替羅(resmetirom)用於治療脂肪肝,成為首款針對治療脂肪肝的專門藥物。瑞司美替羅是一種甲狀腺激素受體β(THR-β)激動劑,能刺激肝臟脂肪新陳代謝,並改善肝臟發炎。根據《新英倫醫學雜誌》2024年2月發表的研究,瑞司美替羅能有效改善脂肪肝炎及肝纖維化,常見副作用包括惡心和肚瀉。其後,其他著名醫學期刊也確認了其療效及安全度。
健康飲食、運動必不可少
儘管瑞司美替羅為脂肪肝患者帶來了新希望,但藥物仍需更多大型及長期臨牀研究去進一步驗證其效用,而且在香港普及使用還需要一些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上述《新英倫醫學雜誌》臨牀研究中,參加者仍需要配合健康飲食及運動。因此,非藥物治療及生活習慣調整仍然是改善脂肪肝不可或缺的一環。
文:余霆鋒
(東華三院內視鏡中心主管、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