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理:行醫路 不忘初心
【明報專訊】各中學畢業試7、8月相繼放榜,一個接一個。IB(國際文憑課程)7月首先出爐,DSE(中學文憑試)緊接;8月是英國A level(英國高考)。行行出狀元,無論前路如何抉擇,相信只要努力,總有出頭天。不少優秀港生選擇讀醫,也是一個好選擇;行醫路不易走,不但要刻苦耐勞,還須才德兼備,愛心同理心不能少。
早年未有電腦及互聯網絡,中七學生畢業考高級程度考試,醫學院收生「放榜」,考生要親自到薄扶林沙宣道香港大學醫學院「睇榜」。當年筆者看到自己的名字在榜上,心情興奮。從瑪麗醫院步行至中環,再乘天星小輪過海回家,途中百感交集,立志努力走學醫之路,至今仍難忘初心。
資優重要 後天努力幫助更大
今年中學文憑試剛剛放榜,出現了一名來自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的「終極狀元」,可喜可賀。李樹培夫人李曹秀群女士(1908至2005)乃當年香港立法局首位女議員,一生致力推動香港婦女權益,創立中國婦女會香港分會。該會於1978年成立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位於港島東區,學生大多是地區子女。
李樹培醫學基金會於2008年成立,從2010年起每年捐出獎學金,支持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畢業生習醫。從零開始,至今已有超過20名學生受惠,在香港大學或香港中文大學修讀醫科,不少已成為專科醫生,其中有很多勵志故事。低年級師弟目睹師兄們成功,亦定下目標,努力前行;師生齊心,同學互相支持,屢創佳績。資質先天優秀固然重要,後天努力幫助更大。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行醫逾卅年,依然滿腔熱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