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洗腎」人生就完了?透析、換腎、安寧醫療…怎麼選?醫解析末期腎病4選擇:為自己做最好決定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更新於 13小時前 • 發布於 13小時前

作者 : 郭美懿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

台灣慢性腎病人數推估高達263萬人,,平均每8名成人就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洗腎人口高居世界第1。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確診時都已是晚期,且一旦惡化到第5期時,腎臟失去功能,無法排出水分及尿毒素,就面臨洗腎命運。

醫師指出,當腎臟功能無法應付生理所需,患者就必須抉擇接下來的療法選擇:是要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還是等待腎臟移植?又或是考慮安寧緩和醫療?醫療選擇並非單純的醫學問題,更是對病人個人價值觀、生活方式與健康期望的深刻反思,在決定進行洗腎前,可以諮詢醫師充分瞭解,再為自己做最好決定。

57歲的陳先生長期有高血壓,糖尿病控制也不佳,導致腎臟功能持續退步。最近檢查結果顯示,陳先生的腎功能已經進展至慢性腎臟病第5期,伴隨尿量減少、水腫、食慾不振等症狀,腎臟功能已經不能應付生理所需。醫師經過詳細評估後,告知他應該開始為「腎臟替代療法」預做準備。

此時的他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是要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還是等待腎臟移植?又或是考慮安寧緩和醫療?而他的情況,也反映出許多末期腎病患者所需面臨的抉擇。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腎臟科林靚鈞醫師表示,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關乎腎臟病友未來的生活品質。

血液透析vs腹膜透析,適合不同患者

根據2023台灣腎病年報,國內有接近9萬洗腎人口,其中以「血液透析」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也就是俗話說的「洗血」。通常每週進行3次,每次持續4小時。

血液透析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廢物與多餘的水分,但患者必須定期到醫院或診所接受治療,對於工作與日常生活會造成一定的不便。這樣的治療方式,適合時間能夠配合且身體狀況許可的患者。

另一個選擇是「腹膜透析」,也就是「洗肚子」,透過自身的腹膜進行過濾與脫水,並且可以在家中自行完成,對於時間運用的彈性較高,目前約有接近8%的透析患者使用此方式。

腹膜透析可以自行在家進行,甚至可利用睡覺時間,一覺睡醒後洗腎也完成了,只需要每個月回門診一次即可。因此年輕病友、白天仍需要工作者、或是不想常跑醫院洗腎的人,可以透過腹膜透析來自主掌握時間,大幅提昇生活品質。

病人必須在腹腔內植入腹膜透析導管,並學習腹膜透析藥水的灌注與更換。這項治療方式雖然可減少頻繁醫院就診,但需要患者具備一定的自我照顧能力。對於一些希望保持生活自主性的患者來說,腹膜透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延伸閱讀:

沒三高、生活正常竟罹末期腎病,她憂工作怎麼辦?醫推「這方法」可在家進行:一覺睡醒完成「洗腎」

花蓮醫院腎臟科朱賢治醫師指出,台灣許多民眾對洗腎存在排斥情緒,誤以為洗腎是生命的終結,寧願忍受尿毒症帶來的食慾不振、身體疲倦與虛弱無力、噁心及嘔吐、以及皮膚搔癢等不適,也不願接受治療。

朱賢治提醒,延誤治療可能導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進而引發心律不整,甚至猝死。實際上,絕大部分病人在開始規則透析治療後,尿毒症得到改善,生活品質也有顯著提升,臨床上甚至有75歲的老農夫在固定洗腎狀態下,仍能夠到田裡幫忙工作。

移植能免長期洗腎之苦,但仍有副作用

當然,還是有許多病友無法克服洗腎的心理障礙,轉而期待「腎臟移植」。林靚鈞說,成功的腎臟移植能使患者免除長期透析之苦,改善生活品質。然而,腎臟移植的等待過程可能非常漫長,並且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來防止排斥反應。然而,這些抗排斥藥也可能帶來副作用,因此腎臟移植並非適合每位患者。

對於一些病情極為複雜或不願接受透析的患者,「安寧緩和醫療」則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安寧緩和治療強調病人的生活品質與舒適,並尊重病人的選擇,讓患者在生命的末期得以尊嚴的離開。這種治療方式並非旨在延長生命,而是注重減少病痛,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林靚鈞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面臨的治療選擇並非單純的醫學問題,更是對病人個人價值觀、生活方式與健康期望的深刻反思。醫療團隊的支持與專業建議對於病人來說,至關重要。林靚鈞呼籲,慢性腎臟病患在瀕臨透析前,可以與腎臟科醫師進行「醫病共享決策(SDM)」,充分了解各項治療的利弊,提早做好準備者,慢性腎臟病也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69歲《浩客慢遊》作家王浩一猝逝!5天前母親剛走「電話中如小孩般啜泣」…心臟不適停路邊沒再醒來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中年就是開始練習放下!」牙壞了就補,錢賺了要花…老黑:不要跟風追潮,因為那是你的人生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常喝「這飲料」害白髮增生!他幫1萬人「把白髮黑回來」:2個黑髮秘訣,不管幾歲都適用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日喝2公升水腎結石仍上門?醫:喝水方式也要對 別等口渴才一次猛灌!

台灣健康醫療網

高溫+空氣污染增33%猝死風險 醫生揭出現2大症狀須求醫

am730

安寧團隊為癌末母親圓夢看海 兒子道愛道謝道別

台灣健康醫療網

無熱量代糖比較健康?研究:恐損男性生育力

am730

七旬婦膝退化難行 機器人復健「像健身」成功萬步登山

台灣健康醫療網

暑假赴日旅遊嚴防百日咳疫情 台灣也創下10年同期新高

NOW健康(TW)

瑞典研究:SSRI抗憂鬱藥可能影響認知退化 醫師提醒勿自行停藥

Heho 健康(台灣)

喝紅茶可抗癌...但千萬別跟「花生」一起吃下肚!醫示警恐致「肝癌病變」

中天新聞網

從癲癇到自閉症表現多樣 罕病腦部變異預測技術新突破

NOW健康(TW)

中暑致命率高達8成!醫曝「3警訊」:體溫破39度恐危險

中天新聞網

返鄉善終!彰基千里旅程 圓滿阿美族長者生命最後願望

NOW健康(TW)

肺癌治療再進化!「機械手臂結合單孔」微創 83歲阿嬤術後5日出院 

台灣健康醫療網

雲林驚爆首例日本腦炎 6旬翁「無旅遊史」住院治療中

中天新聞網

年紀輕輕周身痠痛或關4大生活習慣事 醫生教3招三周回復健康

am730

防災避難包這樣裝 常備藥物、乾糧飲水等8類物資必備

NOW健康(TW)

大學AI導航微創近視雷射矯正新趨勢 精準打造個人視界

NOW健康(TW)

失眠分成3種型態!醫揭非單一成因 常與身心問題共病

NOW健康(TW)

打噴嚏就漏尿? 中年婦靠「1方法」改善尷尬困擾

台灣健康醫療網

腎臟掌管代謝、代謝影響體態!有效護腎把握 4 大守則

Heho 健康(台灣)

健康Do Re Mi/喝茶、吃泡麵=惡性貧血?名醫揭10大警訊

中天新聞網

害怕癌症化療副作用想試「自然療法」?醫:可作為輔助 但不能取代正規治療

am730

代謝綜合症症狀|5項有3項超標 血壓偏高/中央肥胖易出事!

am730

心房顫動恐增腦中風風險?這治療提升安全「不揪心」

Heho 健康(台灣)

健康Do Re Mi/失智奇蹟清醒3天!醫曝「迴光返照」真相

中天新聞網

走過10多年憂鬱、3度輕生,她創「點點心理學」助萬人走出情緒黑洞

康健雜誌

拒當「電扶梯醫師」!他創《A-pen》打破醫界交流高牆

康健雜誌

浸浴好處|放鬆身心擊退失眠 瘦身促進血液循環

am730

死因裁判|14歲少女接種復必泰後心肌炎猝逝,死因庭裁定「死於自然」,家屬哭訴:100%關疫苗事!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別再用壞習慣「養蟑螂」!專家點名:6行為+1種蔬菜最吸蟑

康健雜誌

高血壓少為人知的原因?解析高醛固酮症

台灣健康醫療網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把握長高關鍵期 中醫破除轉骨迷思

NOW健康(TW)

識食有益健康 這類蔬菜助你吸「鉀」 降血壓消水腫

am730

太熱不只中暑!醫警告:當心熱到心臟出事 教你關鍵預防守則

台灣健康醫療網

排毒抗老化!蝦殼含幾丁質、蝦紅素 營養師:不吃可惜

中天新聞網

代謝提升方法|飲綠茶/齋啡等5個日常習慣助減肥!

am730

日本上皇后美智子「失去平衡」一摔就骨折…醫揭骨鬆真相:停經婦女近1/2都中鏢,只有散步還不夠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沒生小孩,老後怎麼辦?拆解「陪病、長照、日常陪伴」誰幫忙…77歲失智症權威劉秀枝:做6件事獨立老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光敏性噴嚏反射】見光就想打噴嚏?可能是光敏性噴嚏反射作怪!

高燒 Gofever

台女瘋「韓國偶像水」瘦身! 醫示警:不當攝取恐傷胃

NOW健康(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