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突然暈倒勿小覷 恐心血管最後警告
【明報專訊】「醫生,前幾天我突然暈倒跌坐在地上。不過好快醒來了,而且醒來後沒有任何不舒服。我需不需要接受進一步檢查?」在門診,常聽到類似提問。
作為老人科醫生,我的回答總是:「這得看情况!尤其是你的年齡。年紀大的人,突然暈倒,實不能掉以輕心。」
對年輕人來說,突然暈倒可能是因為脫水、久站、低血糖,或迷走神經性暈厥(俗稱暈血或暈針),通常問題不大。但對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尤其是肥胖或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族群,突然暈倒可能是心血管疾病警號,甚至與猝死風險相關。
突然腹痛暈倒 心跳偏慢
寫到這裏,讓我說一下老友阿水(Walter)最近的經歷吧!
阿水是我大學同學。雖然我倆讀的學系不同,但都曾是大學學生報《學苑》編委,所以算是熟稔,畢業後仍有聯絡。不過,這其中原因多少與June有關。June是阿水的太太,是一名物理治療師,亦是我的舊同事。40多年前,我們在同一間醫院工作,當時的June是部門美少女物理治療師。記得有一次阿水因踢波扭傷了腳筋,行路一拐一拐,怪可憐。於是我找June幫忙,教他如何復康。怎知自此之後,凡有阿水參加的球類活動,他都能邀得June來監督。再過不久,我就收到請帖,邀請我出席他們的婚禮。所以,除了是阿水夫婦的同學、同事之外,我也是他們的媒人!
他倆退休後常常外遊,所以大家見面機會大大減少。因此,那晚收到June的來電,我也有點意外。June的語氣既焦急又不好意思:「Doc Leung,很久沒找你!不好意思。今次真的要麻煩你了……」原來,阿水前幾天逛街時突然腹痛,接着眼前一黑暈倒了。救護車送到急症室後,醫生檢查發現他心跳偏慢,但驗血和心電圖都顯示沒大問題,於是觀察兩天後就讓他出院。June告知,醫院方面沒有特別跟進,只吩咐阿水按原定時間到心臟科門診覆診。
醒後「無事」 自以為肚痛到暈
「阿水是『足球癡』,退休後每星期踢一次波。雖然踢得沒以前快和狠,但仍然有紋有路、健健康康。這樣的人突然暈倒,一定有問題。你可否見見他,勸他做檢查?」June憂心忡忡地問。
兩天後,阿水來到我的診所。他一臉輕鬆地說:「阿福,我真的被June煩死!她硬要我來見你。我那次暈低是因為食錯東西,肚痛,這叫『痛到暈』!不過,我一醒番就沒事,連急症室醫生都話我好fit,只是叫依時覆診,我真的沒事。你們不用擔心!」
我搖搖頭,直接問他:「你還記得鋒仔嗎?就是每年跑全馬的大學同學。」阿水點頭。我繼續說:「鋒仔上月在游泳池突然昏迷,幸好救生員即時搶救,後來心導管檢查發現心血管嚴重阻塞,緊急做了『通波仔』手術。醫生說,再晚一步可能就沒救了。我們到了這個年紀都是穩陣點好。」
聽完,阿水的表情稍為嚴肅一點。我解釋道:「50歲後無預警暈倒,絕對不能輕忽。你的心跳偏慢,加上腹痛後暈厥,可能是心臟血流不足的表現。」
冠狀動脈阻塞 血流不足缺氧暈厥
我繼而在「突然暈倒」作了一點簡單解釋。突然暈倒(醫學上稱為「暈厥」)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對中老年人而言,心因性暈厥尤其危險,因這與潛在的心血管疾病有關連。我們可以將常見心血管相關暈厥機制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冠狀動脈疾病,即冠心病。當心臟冠狀動脈嚴重狹窄,阻塞達60%至70%,心肌可能因血流不足而缺氧,導致暈厥。暈厥前患者常伴隨胸悶、壓迫感或上腹痛(常被誤認為消化不良),這便好像阿水的情况。動脈阻塞尤其會在體力活動時誘發。若完全阻塞,病人便有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第二類是心律不正,心律過快及過慢也不正常。如房室傳導阻滯便會導致心跳過慢;心臟無法泵出足夠血液至腦部,引致短暫意識喪失。其實當醫生發現阿水的心跳偏慢,可能已是一個警示。另外,心跳過快如心室頻脈,病人亦會暈厥;當心臟效率下降腦部供血不足,患者便會暈厥。這類病人轉醒後可能沒有什麼不適,但是這類誘因的暈厥,復發風險較高。
第三類是結構性心臟病,主要是因為主動脈瓣狹窄及心肌病變等引致。經常情况是在運動中或運動後,心臟輸出量驟降而引發暈厥。當然還有第四、第五類暈厥。其中迷走神經性暈厥(如久站、疼痛、驚嚇引發)患者如無心臟病史,通常無害,醒後亦會迅速恢復,但是另外一類暈厥——心因性暈厥,沒有這麼幸運了;它的危險徵兆包括:伴隨胸痛、呼吸急促或心悸。
當我解釋到這裏,阿水說:「阿福,我明白了,我有三高,是危險人物。你安排我做掃描檢查吧!」
隱匿型冠心病 無聲攞命
幾天後,阿水的心臟血管影像掃描報告完成,放射科醫生第一時間通知我:「梁醫生,你的病人情况嚴重,左冠狀動脈狹窄達95%,必須盡快處理!」我不敢怠慢,立即通知阿水和June翌日到我的診所。
我向他們詳細解釋報告,「阿水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應該盡快做通波仔手術」。怎知阿水即時回應卻是:「哎呀,我訂了旅行團,已經全數付款。我真的等了很久,難得成團。星期六要飛南美。老友,我南美回來才做手術,可以嗎?」
我斬釘截鐵地說:「不可以!」再解釋道:「老友,你的血管幾乎完全阻塞。隨時心肌梗塞客死異鄉。就算你想冒險,相信June也不會答應。」June隨即給阿水一個凌厲眼神,果然阿水便沒敢多提了。
我趁機再為冠心病多解說。眾所皆知,冠狀動脈疾病是一種非常嚴重疾病,病人可以隨時猝死。其中最可怕的,相信是無症狀冠狀動脈心臟病(sile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簡稱silent CAD)。這種冠心病是隱匿型,雖然病人已出現動脈粥樣硬化、血管收窄、心臟供血不足,但是病人卻全無感覺,沒有任何明顯症狀,沒有胸痛、胸悶、典型心絞痛。於是,在沒有感覺下,疾病便被忽略了。惟一旦病發,嚴重併發症如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出現。突發心肌梗塞會猝死,或當silent CAD不被發現,導致心肌嚴重損害、心力衰竭,亦會是最後致命的原因。
高風險一族定期檢查 及時就醫
中年以上、糖尿病患者、高血壓、高血脂、有家族病史、抽煙、肥胖、久坐不動者,都屬高風險族群。糖尿病患者因神經病變,痛覺反應遲鈍,更容易出現無症狀缺血狀態。有些患者只有輕微的非典型症狀,如疲勞、輕微呼吸急促、消化不良、惡心等,很容易忽略或誤認為是其他疾病。所以就算無症狀,高風險族群都應該定期接受針對的檢查。臨牀檢查包括心電圖、心臟超聲波、運動負荷測試及心臟血管影像掃描等。
阿水做了心臟血管影像掃描顯示冠狀動脈阻塞,即是確診患有冠心病。雖然現在沒有任何不適,不代表沒有風險。相反,如果沒有即時介入,後果可以極之不堪。未等我把話說完,阿水已乖乖就範。隔天安排手術。
手術後,心臟科醫生笑着對我說:「你這老朋友真是命大!再晚幾天,後果不堪設想。」阿水出院前,我走到病房看看老友,他精神奕奕,June在旁鬆了口氣:「還好逼他來檢查,這可算是救了他一命。」阿水笑嘻嘻地說:「阿福,你不單是我的媒人,還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也沒好氣,嚴正告訴他:「以後你得乖乖聽話,尤其是老婆的話,不得不從。」
所以,對病人的提問,我的回覆總是:暈倒後若無其事?對年長的人而言,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最後警告;及時就醫,才能真正「沒事」!
■梁萬福
(老人科專科醫生,一直從事老年醫學及老年學研究,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從醫管局退休,仍不遺餘力推動長者健康教育及醫療服務。)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