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陪月
【明報專訊】「落地喊三聲,好醜命生成。」對父母來說,孩子出生是天大的喜事,也無可避免為他們帶來焦慮,既令他們對孩子未來充滿憧憬,也令他們擔憂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出人頭地。古往今來,詩人墨客也不吝筆墨,對新生嬰兒善頌善禱 ,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便曾為他老友兒子出生三日的「洗三」習俗題詩:「洞房門上掛桑弧,香水盆中浴鳳雛。還似初生三日魄,嫦娥滿月即成珠。」以「鳳雛」、「嫦娥」比喻新生兒的珍貴。 民間流行的《慶生詞》「誠祈晨陽喻春暖,祝詞肯切表心間。文韜武略劃藍圖,雅致靚顏心高遠」, 更表達了對孩子未來的美好期望。
初生嬰兒這麼寶貴,剛分娩或「坐月」的母親一方面要照顧孩子,一方面忙於哺乳,又要將身體養好使乳汁豐盈滋補,傳統上有許多禁忌不足為奇,例如不可洗頭洗澡,避免吹風(尤其是冷氣),要戒吃生冷煎炸寒熱食物,不可久站或攜重物,不可拿掃帚打掃地方,不可情緒波動如生氣大笑等。現代婦女崇尚自由奔放,加上傾向摒棄舊教條,許多都不管這一套。也有為此和婆婆意見不合,造成兩代矛盾。有些經濟能力可以負擔的,索性聘個「陪月」或「月嫂」照顧自己及孩子,免卻麻煩。
近年不知道是因為孩子愈來愈「物以罕為貴」,或是父母愈來愈欠缺養孩子經驗,還是怕那「夙興夜寐,宵衣旰食」之苦,陪月大行其道。聽說聘請月嫂所費不菲,月薪高至好幾萬元,還要附帶交通津貼、加班費、開工利市等林林總總的額外費用。儘管如此,不少知名月嫂還是有很長的waiting list,為了等待她們的空檔,有些夫婦甚至要擇好日子才生孩子。
陪月的確對年輕父母很吸引,既提供產婦護理,包括預備滋補湯水飲食,協助母親餵哺,為母親提供情緒支援等;又照顧嬰兒,包括餵奶、清潔(包含了新手父母最厭惡的為嬰兒洗澡和換尿片),以及日常護理。有經驗的陪月,還懂得觀察嬰兒健康狀况,見有不妥時提出警示,以及教導父母育嬰技巧等。有些父母認為陪月令他們安心,不用擔心孩子安危,已是「物超所值」。
月嫂不是父母代替品
但別以為花得起錢聘陪月,便可解決一切問題。曾經有坐月的世侄女向我申訴,說她和丈夫為了他們的頭胎寶貝兒子,在她懷孕時已預訂了城中當紅月嫂三姑(化名)當陪月。哪知三姑可能自恃名氣大,態度不可一世,而且自以為是,不但對他們本來的家傭頤指氣使,連她的父母、公公婆婆也開罪了,氣得他們連來她家探望孫兒也卻步。最要命的,就是她有自成一套的育嬰方法,僱主的說話根本聽不進耳。例如她對清潔消毒的要求,和僱主相差甚遠,消毒奶瓶、為孩子清潔、處理孩子衣物、給孩子餵奶,或為她預備月子餐時,從不事先洗手,戴口罩更是欠奉;更甚的,是她愛好拍照,經常抱着孩子「自拍」,然後把照片和眾「姊妹」分享,或上傳社交平台。她和丈夫在偶然之下在網上看到兒子的裸照,大吃一驚,才下定決心把三姑解僱,不過因為是中止合約,要給予三姑數目不菲的賠償。
《詩經》的〈蓼莪〉一篇說得好:「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陪月可能對新手父母提供很好的幫助,但從來不是父母的代替品。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中大榮休教授,專攻新生兒,論盡奇難雜症,月旦醫護界二三事)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