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閃耀大阪!楊貴媚、陳潔瑤、侯季然亮相「電影之夜」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響應文化部「We TAIWAN台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活動,8月11日至20日推出「台灣電影的璀璨今昔」專題影展,精選10部橫跨60年的經典之作,串起台灣電影的文化脈絡。15日晚間的「電影之夜」交流會更是星光雲集,金馬影后楊貴媚、金馬最佳導演陳潔瑤、導演侯季然與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齊聚一堂,與來自台日的電影人近距離交流,現場氣氛熱絡。
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指出,此次影展的片單從1960年代一路跨越至今,呈現台灣電影多元發展的面貌。陳耀圻的《上山》映照當時青年世代的想法,而程偉豪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則以冥婚與同婚議題展現台灣社會進步的價值。陳潔瑤作為首位獲金馬最佳導演的原住民女性,也帶來其代表作《哈勇家》。
侯季然則攜帶歷時12年拍攝的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停駐與穿越》在日本首映,帶觀眾走進台灣獨立書店的風景與故事。每場電影放映前,更特別播放翁倩玉主演的《萬博追踪》修復版片花,重現1970年大阪萬博的影像記憶,作為2025大阪世博的禮讚。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在致詞中強調,文化部策劃We TAIWAN活動之所以將電影納入,正是因為電影本身就是非常特別的文化界面,同時把過去、現在、未來存在於2個小時中,宛如時光膠囊,透過電影回望台灣過去的景色與台灣的文化,同時也展望未來人們的社會。王時思:『(原音)在電影這個見面裡,我們覺得它像是一個時光的膠囊,它把過去現在未來都濃縮在這短短的兩小時裡面,那從電影裡面我們認識的,就不只是現在的台灣現在的文化,同時認識的是一個時間軸線上一個發展的過程,那這也是為什麼特別選擇電影作為這一次文化展的其中一部份。』
文化部長李遠雖未親臨現場,仍以自身參與台灣新浪潮電影的經驗肯定本次影展選片,指片單避開主流商業與經典藝術片,反而挑出白景瑞、陳耀圻初期的紀錄片,以及張照堂的民俗影像。《光陰的故事》更網羅楊德昌等4位新人,開啟新浪潮榮景,影響延續至90年代李安、蔡明亮。延續至今,陳潔瑤的《哈勇家》與程偉豪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正好反應了台灣電影產業的兩個極端,「藝術和商業的不斷嘗試」,也看到年輕世代導演們所追求的電影內容和主題的多元性。(編輯 : 廖奕婷)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