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咖啡名店here Kyoto海外首店在台南 獨創可麗露沾拿鐵,帶入最難極簡哲學
在台南市區最繁忙的圓環旁,只需一轉彎,便彷彿穿越時光縫隙,進入另一種節奏的日常。
沿著蜿蜒的巷弄漫步,空氣中飄著淡淡潮濕與靜謐。若不是被對街那座300年歷史的清水寺吸引,而駐足停留,多數人或許早已錯過這個藏身於老城紋理中的新空間。看著廟口的古井、百年榕樹,以及附近的老店祿記包子,山口淳一的內心頓時湧起一股熟悉感。
「就是這裡了,」他暗自下定決心,隨即在社群媒體上發布開設第一間海外分店的計劃。來自四面八方的詢問訊息,頓時蜂擁而至,只好緊急開設粉絲專頁,回應各方熱切的期待。
然而這間店的廬山真面目,卻在兩年後的今天才得以揭開。
打開京都阿拉比卡咖啡風氣
日本咖啡名店here Kyoto的第一間海外分店,未開幕先轟動,原因不外乎是創辦人山口淳一的知名度。
他曾是日本連鎖咖啡品牌% Arabica的首席咖啡師,在創辦人東海林克範(Kenneth Shoji)的邀請下,於2014年與創始團隊在京都嵐山開設第一間旗艦店。同年,拿下WCC世界盃拉花大賽冠軍。
那時的京都,連星巴克都尚未插旗。有別於傳統的喫茶文化,這個由專業咖啡師坐鎮、採用阿拉比卡高品質豆的咖啡品牌,在既有的咖啡歐蕾之外,注入拿鐵的品飲風氣,迅速打開名聲,在第三波咖啡浪潮中搶得先機。
作為品牌門面,山口淳一走遍歐亞、美洲與中東20餘國,參與展店與營運,練就一身既專業又親切的國際溝通能力。
2019年,他決定自立門戶,在京都巷弄中開設第一間店;2023年,又在清水寺附近開設二店。here Kyoto台灣負責人潘星佑認為,二店具有指標性意義,除了要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也必須經營與當地人之間的關係。
「清水寺整個山頭都是百年老店,也是全日本商店法規最嚴格的地方,」許多人家族代代居住在此處,能夠開在這麼優越的地段,正是因為房東是山口淳一在% Arabica時期的熟客。
延續極簡風,只賣5款咖啡
為了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風格,山口淳一將京都人的哲學內化到咖啡之中,不求張揚,而是把簡單做到極致。
走進台南店內,沒有琳瑯滿目的豆單,也不見各種標示風味、產地的筆記。菜單上僅有義式濃縮、美式、拿鐵等5種品項,以及一款甜點可麗露。
連引以為傲的拉花,都是最基礎的愛心樣式。拉花,英文稱之為latte art,在強調品嘗原味的手沖精品咖啡潮流下,成為較容易被忽略的咖啡文化。乍看只是浮在表面的裝飾,實際上奶泡的質地,取決於空氣含量與比例,將影響一杯卡布奇諾或拿鐵的風味。
菜單品項僅咖啡、可麗露,簡單卻絕配。(莊凱程攝)
另⼀個主⾓,則是招牌甜點可麗露。山口淳一走訪世界各地,不斷找尋適合與咖啡組成黃金公式的甜點,最終在巴黎偶然遇⾒了可麗露。
經過不斷試做,終於推出了自製的可麗露。深琥珀色澤,表面如焦糖般帶著誘人光澤。一口咬下,硬脆的外殼苦澀與甜蜜交錯,內裡濕潤柔軟、略帶彈性,蛋香與蘭姆酒香緩緩釋出。
他更獨創將可麗露沾拿鐵的趣味吃法,目的就是讓對咖啡有些抗拒的⼈,也能受到吸引,並慢慢喜歡上here Kyoto的風味。
不刻意強調咖啡品質,卻也不害怕挑戰,即便是菜單上沒有的品項,也開放行家點餐。從近年流行的澳白,到義大利人鍾愛的卡布奇諾,都有機會在這裡喝到。
老屋空間的新風景,未來還有藝廊
簡約卻富含細節的精神,在空間設計上也得以延續。台南店由日本建築事務所Puddle跨海操刀,建築師加藤匡毅擅長為商業空間賦予全新風格,「讓別人看見還沒有被看見的風景。」
他將結構不規則的兩層老屋,重新規劃為咖啡店與藝廊空間。店門是一道鋼製框架,如畫框般將街景引入內部,腳下是從日本運來的小瓦片。吧台的檯面則與台北錫器工藝師聯手打造,柔和的曲線有如一艘漂浮在海上的小船。
走上二樓,三棟老屋橫向打通、向上挑高的空間,使人豁然開朗。
樓梯旁是一面斑駁的紅磚牆,帶有安平樹屋與自然共生的質樸;面對街道的一側,則是整排大面玻璃窗,引入陽光與微風,明亮通透的氛圍,吸引⼈在此長時間停留。閣樓則改裝成一間日式茶室,推開糊有和紙的窗戶,便能眺望前庭的老榕樹。
未來,這裡除了是咖啡店的內用區,也將作為藝廊空間,不定期舉辦各種展覽、活動,營造台日與國際交流的環境。職人精神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體驗咖啡文化的一部份。
一杯咖啡、一個讓人想要駐足的空間,吸引咖啡同好與街坊鄰居,穿梭在巷弄中,看見不一樣的日常風景。
【延伸閱讀】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24期《全民必修的情緒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