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癌症化療後出現手腳麻痛別忍耐!「口服藥」或「經顱磁刺激術」可緩解

Heho健康

更新於 09月17日03:57 • 發布於 09月17日05:57 • 劉一璇

化學治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是癌症治療常見的副作用之一,主要是指在接受如紫杉醇等具有神經毒性的化療藥物後,對神經細胞造成直接損傷,影響了周邊神經的功能,導致四肢出現麻木無力、異常灼熱或冰冷感、刀割或針刺等神經性疼痛,甚至影響協調與平衡。而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處置?傳統上可以以口服藥物緩解病患的異常感覺,但是如果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彰,醫師建議可以「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rTMS)」來做治療。

癌症化學治療過程中,可能產生手腳有脹痛、麻痛感覺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洪怡珣分享一位罹患乳癌並接受治療的個案,她是一名 30 歲的李小姐,罹患乳癌後先做手術,且手術後開始接受化學治療;然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卻開始感覺手腳有脹痛、麻痛的感覺,甚至影響睡眠品質,且不適感在化療結束後持續存在,所以便進行乳癌術後復健及神經傳導檢查。

檢查結果為周邊神經病變,排除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腎功能障礙等危險因子後,洪怡珣說明,他是因為化學治療而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由於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彰,後續洪怡珣建議以「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rTMS)」治療,在接受連續五天的一次療程後,這名個案的症狀有明顯改善,神經疼痛分數從 78 分下降至 20 分。

化療引周邊神經病變,傳統上以口服藥物緩解病患的異常感覺

洪怡珣指出,根據國內外研究顯示,大約 30% 到 40% 的患者接受這類化療藥物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周邊神經病變。大部分患者隨著化療結束,症狀會隨時間逐步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即使在化療結束五年後,仍持續受到到麻木、疼痛等影響,甚至可能出現症狀惡化或永久性神經損傷。

針對這樣的情況,在治療上,過去以口服藥物為主,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抗憂鬱劑、抗癲癇藥及鴉片類止痛藥等,透過調節神經傳導物質、減少神經過度放電或降低疼痛訊號的感知,來緩解病患的異常感覺與疼痛症狀。

但若是無法適應藥物引起之頭暈、噁心等副作用之患者,傳統上以經皮神經電刺激將貼片貼附於皮膚表面,以低強度的電流刺激特定神經支配區域,干擾疼痛訊號的傳遞路徑,以達到緩解麻痛的效果。

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rTMS)透過電磁感應原理治療化療後神經病變

而如果是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該怎麼辦?洪怡珣進一步說明,患者可考慮使用「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rTMS)」來減輕麻痛感。它是透過電磁感應原理,將絕緣線圈放置在特定部位的頭皮上,當強大的電流通過線圈時,會產生短暫的電磁脈衝並穿過頭骨到達對應的大腦區塊,藉由連續且規律的重複性刺激在大腦誘發微弱電流,刺激特定腦區,以調節神經迴路的活性。

衛福部在 2018 年通過 rTMS 臨床使用於憂鬱症,近年來國內外研究亦顯示對於中風的復原或神經痛的改善也有助益。洪怡珣表示,rTMS 為非侵入性治療,無需麻醉,安全性高,但近期脊髓損傷、頸部以上金屬植入、有心律調節器、癲癇史、動脈瘤者則不適用。常見副作用為短暫頭暈、頭痛或局部不適,多數輕微且可自行緩解,極少數可能有癲癇副作用。

臨床上,治療時間每次約 5 至 30 分鐘,通常建議連續 1 至 2 週進行 5 至 10 次療程,具體刺激部位與程度由醫師依個別情況調整。洪怡珣提醒,若患者自我感覺傳統治療效果不佳,可諮詢專業評估,由醫師視其病況制定妥適療程,確保治療安全與品質。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洪怡珣

延伸閱讀:

巴金森氏病怕吃藥出現異動症!改用「深部電極刺激術」能舒緩

藥物之外的選擇!「重複穿顱磁刺激術」 有效改善頑固型強迫症身心病況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泡麵會禿頭?營養師破解迷思 揭4大地雷:傷腎傷血管

CTWANT
02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3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