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商業干預恐升級!專家:無論如何稱呼 「川普牌國家資本主義」看來都將繼續存在
美國政府近期對英特爾 (INTC-US) 的股權投資引發市場震動,川普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深度介入企業運營,這種被輿論稱為「國家資本主義」或「民族資本主義」的新經濟模式,正在重塑美國自由市場的傳統邊界。
《Investopedia》報導,美國政府已正式收購英特爾 10% 股份,這筆交易背後反映出川普政府更激進的經濟干預策略。此外,白宮不僅要求輝達和 AMD 分享晶片銷售利潤,更在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案中爭取到「黃金股」特權。
更具爭議性的是,川普曾直接干預英特爾管理階層,隨後推動該公司接受政府注資。川普宣稱將為國家促成此類交易,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證實國防部正評估投資國防企業,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 Kevin Hassett 則表示可能收購更多公司股份。
這些舉措被市場觀察家視為對自由市場原則的根本性顛覆。雖然白宮強調交易是基於「經濟安全」考量,但批評人士指出,這種選擇性干預實質是「挑選贏家和輸家」。
PIMCO 的伊爾艾朗警告,政府過度介入企業營運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Citizen JMP 集團執行長 Mark Lehmann 更直言英特爾交易是「危險的滑坡」。
值得注意的是,連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的民主黨籍參議員桑德斯都支持企業回饋政府資金的基本邏輯,而自由意志主義者、共和黨參議員 Rand Paul 則強烈抨擊這種干預政策。
從歷史角度觀察,美國政府雖曾在金融危機期間救助金融機構,但川普政府的運作呈現全新特徵。
美國商務部前官員 Mike Schimdt 與 Todd Fisher 指出,英特爾交易使其陷入成本劣勢,且未能解決客戶流失的核心問題。
《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這種干預與雷根時代所倡導的自由市場理念形成鮮明對比,標誌著美國經濟治理哲學的重大轉向。
市場反應呈現兩極化,部分投資人擔憂川普政府選擇性注資將扭曲市場競爭,有些機構則保持觀望。
英特爾在監管文件中提示,交易可能引發法律訴訟、稅務風險及國際業務衝擊。根據分析師估算,附帶條件的補貼方案恐降低企業競爭力,這種擔憂已導致部分企業對政府資金保留態度。
當前局勢凸顯美國經濟治理模式的深層裂變。隨著川普宣稱將持續推動此類交易,全球資本市場正密切關注這場可能重構政商關係的實驗。支持者認為這是應對國家安全挑戰的必要手段,反對者則示警稱這可能開創危險先例。
在自由市場與國家干預的古老辯論中,美國經濟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上。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