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電巴拚國產2/不跟特斯拉比燒錢 台智駕另闢場域Yamaha也找上門
當全球科技巨頭將自駕車視為下一個高地,從Waymo到特斯拉無不爭相投入Robotaxi商轉競速,台灣卻有一家低調公司選擇走出另一條路──不從開放道路與轎車出發,而是聚焦特定場域與商業合作場景,在工業區、度假村與高爾夫球場間,穩紮穩打打造台灣最具國際化實績的自駕系統商,這家公司就是台灣智慧駕駛(Turing Drive, 後簡稱台智駕)。
「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做Robotaxi不是台智駕的戰場。」台智駕董事長陳維隆直言。當全球巨頭投入龐大資本搶攻開放道路的Robotaxi市場時,台智駕選擇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專注於B2B的特定場域。
陳維隆解釋,開放道路需要高度整合的資源,法規、車聯網基礎建設與龐大資金缺一不可,但對大多數車廠與業者而言成本過於沉重。相較之下,園區、度假村、工業物流、偏鄉交通等場景,道路結構單純、車速低、事故風險可控,導入自駕的投資報酬率更高。他強調,「台智駕專注的是最能立即解決問題的場域,而不是燒錢的豪賭」。
因此,台智駕將主要資源集中在高爾夫球車、園區接駁、鋼鐵廠物流車、偏鄉交通接駁等應用上,形成一個以實際商業需求為導向的自駕布局,專注提供自駕系統、車隊管理平台與工業電腦整合服務,協助中小型車廠升級自駕能力。
而真正打開台智駕海外市場的關鍵廠商,就不得不說到與日本三葉(Yamaha)的合作。陳維隆透露,Yamaha的高爾夫球車全球市占一、二名,就在3前年,Yamaha北美團隊主動聯繫台智駕,希望將旗下高爾夫球車導入自駕能力,並延伸至旗下子公司EveAutonomy及Tier IV合資體系。「全世界有1萬家高爾夫球車公司,但真正有軟體研發能力的不超過10家,我們就是那90%市場的自駕車夥伴」,陳維隆語氣堅定地說。
這次合作讓台智駕自駕系統成功落地於全球多個場景:從度假村的Villa接駁,到機場登機門間的行李車,再到企業園區內的內部交通,讓技術從球場擴展到更廣泛的商業場域。
除了車輛製造商,台智駕也與日本鋼鐵廠、沖繩地方交通服務商、泰國頂尖大學朱拉隆功大學等單位建立合作。「泰國前3台自駕巴士是我們出口過去的,甚至總理與皇室成員都有搭乘過」,陳維隆自豪地說。
這些實績背後,其實與台智駕的股東結構與技術背景也密切相關。例如股東之一「國際航業」是日本知名的地理空間資訊公司,具備從衛星到水下掃描的完整技術能力,客戶包括日本防衛省、国土交通省(相當於台灣的國防部與交通部),強化台智駕在精準定位與感知方面的整合能力。
「我們的策略不是一步登天,而是邊走邊累積實力。」陳維隆語氣堅定,「Robotaxi不是不能做,而是時機未到。我們想做的,是當市場準備好時,我們也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