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投資台灣!台海危機能助陣?美學者看衰
[NOWnews今日新聞] 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科技巨頭配合各國對俄制裁行動聲援烏克蘭,隨著這些科技巨頭近期在台灣持續投資並擴展業務,若台海爆發戰爭,是否能得到相對應的援助,配合經濟制裁中國?美國學者對此並不樂觀,直指現今的美國大型科技巨頭多數與中國的聯繫甚密,甚至比台灣更加緊密,若發生台海危機,企業援台意願得打上問號。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研究員布雷斯尼克(Sam Bresnick)4日以「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台灣擴張,但可能無法在危機中幫助台北」為題撰文指出,台灣是美國科技巨頭的重要基地,Google在彰化設有一處資料中心,近期又在新北設立研發辦公大樓;蘋果在台灣與近50家廠商合作生產,在台灣建立資料中心傳聞不斷;微軟最近則在台灣啟用了第一座資料中心,並與台灣的經濟部合作,投資AI與物聯網的研發設施。亞馬遜今年六月也在台灣首度啟用資料中心,並計畫投入數十億美元作為長期投資。
不過,布雷斯尼克認為,這些科技巨頭雖在台進行投資布局,但規模僅占全球投資的一小部分,他舉例,Google在台投資規模相較其他美國企業來得高,也僅占其海外直接投資的1%左右,且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大型公司仍與中國保持更為緊密的商業與供應鏈聯繫。例如蘋果的製程仍在中國工廠進行,且中國市場總收入遠高於台灣市場。
他認為,美企在援助烏克蘭以及制裁俄羅斯的事情上,與面對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完全不同,這些美企聲援烏克蘭並制裁俄羅斯,幾乎不會造成任何損失,還能換得聲譽,但美企對中國的依賴度,可能會讓他們更不願對台伸出援手。
布雷斯尼克認為,在台海發生緊急情況下,或許會獲得全球社會的廣泛支持,但台灣面臨的另一項困境在於,世界上大多數政府並未承認其主權,這將使台灣的地位變得有些複雜。他也舉例,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過去曾質疑台灣的主權問題,甚至曾被媒體揭露跟俄羅斯總統蒲亭討論過不讓星鏈進入台灣。
布雷斯尼克指出,其實台灣政府也深知上述風險因此採取應對,試圖與亞馬遜的Project Kuiper尋求合作,但是亞馬遜的系統相較Starlink規模來得較小;台灣自己的低軌通訊衛星也還得花費好幾年才能完成。
布雷斯尼克強調,美國與台灣政府不能心存僥倖,坐等矽谷會如同當初支持烏克蘭那樣,主動出手協助台灣。他認為,如果川普將援助台灣視為國防政策的優先事項,那麼現在就可採取行動,美國與台灣之間可建立一項應對危機發生的框架,並調整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激勵機制,以備未來危機若發生,能獲得科技巨頭技術上的支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