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擺脫高齡身材焦慮!減重權威醫師劉伯恩籲「由內而外形塑健康體態」

Heho健康

更新於 7小時前 • 發布於 6小時前 • 劉一璇

「大約在 50 年前,我還在念醫學系時,解剖課上見到一位大體老師的心臟積滿白色油脂,這名大體老師雖死於槍傷,但課堂教授的解說讓我意識到:像這樣的心臟問題若不是槍傷,遲早也會致命。」

是減重專科醫師,也是台灣健康體態管理醫學會發言人的劉伯恩娓娓道來這段經歷,因為這段求學時期的記憶,對他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談到自己的專長,劉伯恩眼神發亮並提高音量地分享,以前,他認為減重是人一生維持健康的根基,但現在,當自己進入耄耋之年,才赫然發現,養出好的體態才是健康的核心。

劉伯恩強調,減重可以說是包含在體態管理這個概念裡面。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透過腰圍的變化、體脂率的調整、血糖指數的監控、血壓的維持等等,綜合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態,而不是單靠直覺;如果這些數值都在正常的範圍內、沒有警示紅字,那麼,幾乎可以確定,你的體重、BMI值也會在正常的區間內。因此,他呼籲,任何人,尤其高齡者不該在執著於體重機上的數字跳動,更不該總是以「好像哪裡怪怪的、身體感覺還可以」的主觀感受來做判斷,反而是要觀察每日血壓平均值、每日血糖波動程度,甚至癌症指數、肝腎功能、血脂肪等。

不單看體重!褲子的腰圍視為評估體態的標準

身高 165 公分的劉伯恩醫師,說自己最瘦的時候是在當兵前,體重只有 40 多公斤連基本入伍標準都未達到,他笑稱,當時入伍體檢時,還在現場狂喝水讓體重上升一些才勉強達標。然而,他最胖的時候,則是在擔任住院醫師的第二年,因壓力大缺乏運動也愛吃垃圾食物紓壓,導致體重飆升至 75 公斤,後來跟一般人一樣經歷過減肥的痛苦和掙扎時期,當然,也有害怕復胖的擔憂,於是,他決定要找出一套最不會復胖的減重成功方式,但是這樣的堅持,也隨著自己鑽研減重方式的過程中,慢慢轉化為對「體態管理」的理解。

劉伯恩表示,經過不斷調整,目前自己的體重長期控制在 52 至 55 公斤之間;BMI 則控制在大約 18 左右;唯一遺憾的是,他的體脂率非常低,只有約 12% 到 13% 之間,甚至曾低至 10%,這遠低於男性正常的體脂率。因此,他的醫生朋友建議他多攝取油脂。為此,他會刻意喝橄欖油來平衡體脂率和身體調節。

在把自己的體重和腰圍調整到最佳狀態後,他開始不再神經兮兮的每日量體重和腰圍,反而是把褲子的腰圍視為評估體態的「最準」標準。劉伯恩透露,自己 20 年來穿的褲子尺寸都沒有改變過,因為,當他感覺褲子穿起來比較緊時,他會立即意識到需要「趕快調整飲食或運動」讓體態回復。他也常跟他的患者說,有時褲子變緊或穿不下並不完全是因為體重上升,而是整個人肌肉量掉了不少,導致肚子的肉肉變得鬆鬆垮垮。

劉伯恩的個人體態管理哲學,也體現在他所倡議的「健康體態管理醫學會」中,強調不只關注體重數字,更應重視身體組成(包含肌肉量與脂肪量)以及身體整體的健康概況。

人老了,器官老舊故障是正常!不要想著回春,重要的是如何讓它們繼續運作

劉伯恩說明,自己也是高齡族群的一員,所以一般老年人常見的身體變化與疾病風險他非常有感。尤其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會出現多種變化,這些改變也會影響到身體外觀,還有疾病的風險也會跟著上升。不過他也發現,要突破這個瓶頸,每日的運動習慣,可以讓身體的健康狀態不斷地回血。

他個人是堅持每天游泳,這是維持健康生活品質很重要的一部分,由於家裡對面就是一個戶外游泳池,即使在冬天,水溫低至 12 度,他也會堅持下去游泳,他將此視為一種挑戰自己的方式,並在與其他泳客的互動中互相鼓勵。

劉伯恩進一步表示,他的游泳時間都是在早上 6 點左右開始,為什麼設定為晨泳呢?這是因為他覺得一個人早上的進行的第一項運動,如果可以照到太陽,會讓心情變好、有抗憂鬱的效果!

在運動過程中,身體產生「腦內啡」(Endorphin),並提升「血清激素」(Serotonin)的濃度,這些會帶來快樂的感覺,再搭配陽光的照射,他感覺自己的心情長期可以處在相對平穩的狀態,也比較不會鑽牛角尖胡思亂想,可說是達到抗憂鬱的效果,這對於容易感到孤單、憂鬱的年長者尤其重要。

早上迎著陽光運動,會讓人感覺一天充滿朝氣;看到運動場上不同年齡的人都在運動,也會讓他覺得自己是個跟得上時代的人。再來,任何運動都有助於防止肌肉萎縮、預防骨質疏鬆、改善腸胃道功能,並促進心肺功能。

光是想到這些好處,他就長年靠著意志力,堅持每天運動 1.5 到 2 小時,其中約 70% 是有氧運動(如游泳),30% 是重訓(如仰臥起坐、單槓、肌肉訓練)。劉伯恩強調,運動主要用於維持健康體態和肌肉量,並提升情緒,達到抗憂鬱效果,所以強烈建議還沒有運動習慣的高齡者,一定要培養自己做一項簡單的運動,然後每天做、讓它變成一種習慣。

「其實人老了,身體器官和各項功能老舊故障是正常的,我們不要一直想著要讓身體回春,這會讓自己很挫折也很痛苦,重要的是如何讓身體繼續運作,而運動就是最好的驅動力。」輕嘆一口氣,劉伯恩面帶微笑的說。

你也還在對運動提不起勁嗎?劉伯恩醫師鼓勵大家建立一個的觀念,那就是老化雖然不是一個令人開心的過程,尤其在面貌和體態上的改變往往讓人焦慮,但是,在這些轉變的過程,我們能夠選擇以對的方式善待自己,像是短短 30 分鐘的運動,其實你會發現,老化的過程會在小小的日子裡變得緩慢一些、快樂一些、鬆弛一些、健康一些,這樣,就夠了。

高齡者維持健康體態的策略,與一般年輕或壯年族有哪些不同呢?

劉伯恩指出,高齡者維持健康體態的策略與年輕或壯年族群相比,存在多方面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目標、方法和重點的差異上,這與他所倡導的「健康體態管理醫學會」的宗旨相同。健康體態管理醫學會的目標,是要針對不同年齡層提供「量身定做」的運動處方、飲食處方等等,而以下就目標導向、運動策略、運動處方做進一步的說明:

  • 目標導向的差異:
    劉伯恩說明,在臨床上他與其他醫師都發現有高達一半的年輕或壯年族群減重是為了「體態」或「美容」,而非單純的健康考量,他分享,有空少考生為通過體檢、空姐為穿旗袍、戰鬥機飛行員為坐進駕駛艙等。這些基於體態或職業需求的動機,反而能帶來更高的減重成功率。
    然而,高齡者也會因體態而減重,但他們更需關注疾病層面。所以,對高齡者而言,體重管理不僅是數字,更要關注肌肉含量和脂肪含量的比例。過高的脂肪量建議減輕,而足夠的肌肉量則有助於防止肌少症、骨質疏鬆,並改善心肺功能,即使看起來較胖也不需刻意減重。
  • 運動策略的差異:
    再者,對高齡者而言,運動主要用於維持健康體態和肌肉量,並提升情緒,達到抗憂鬱效果,這與年輕族群可能追求線條感或純粹減脂有所不同。
    另外,劉伯恩強調,越是高齡越要注意「嘴部肌肉的訓練」,這是一般年輕族群較不需要訓練的地方。高齡者如果有經過嘴部肌肉訓練,可以大大幫助改善吞嚥困難、口齒不清等問題,並預防吸入性肺炎。
  • 運動處方的誕生:
    劉伯恩認為,健康體態管理醫學會未來將會為高齡者量身定做運動處方,這是考量其年齡、性別、身體狀況(如關節磨損程度),以及特定需求製作,並與特約運動中心結合打造社區型的管控計畫。訓練重點可能包括:咀嚼肌、呼吸肌、骨盆腔肌肉(如提肛肌),以改善吞嚥困難、呼吸問題和尿失禁等常見老年問題;與坊間年輕族群所強調的健美型健身大不相同。

運動處方的規畫,也會注重安全性。在寒冷天氣下進行運動前,高齡者務必進行足夠的熱身(如體操),並量測血壓和血糖;而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裝支架)的患者,不建議在氣溫低於 15 至 18 度時進行戶外運動,這是因為,高齡者發生運動意外(跌倒、休克、中風)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出 2 到 3 倍,因此安全措施尤為重要。

總體而言,高齡者的健康體態管理,不再只聚焦在外觀上的好看,更重要的是維持良好的生理功能和生活品質,民眾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千萬不要靠直覺、也不建議逃避例行的健康檢查,依循指引一步步來,可以輕鬆重拾健康主導權。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江宏倫

延伸閱讀:

運動人口達85.3%創歷史新高!運動到底有什麼魔力?

台灣肥胖人口集中「青壯年」!醫師傳授冬季體重管理3要訣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有補助!防「皮蛇」神經痛、還能降失智風險20%…全台12縣市資格條件一次看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2

不是沒睡飽!40歲男「全身無力」檢查卻正常 醫見「1數值過高」拖垮活力

三立新聞網
03

美女議員驚傳罹癌!0期乳癌要化療嗎?醫曝存活率 這些人莫忘篩檢

健康2.0
04

月經來吃「這5種食物」恐害經痛加劇!專家示警 乳製品上榜

常春月刊
05

36歲美妝部落客荔枝兒驟逝!醫揭重鬱症最駭人3情況:連吃飯都沒力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最新消息

影音

退燒止痛藥怎麼選?加強錠比較好?

好食課

男性私密處怎麼洗才乾淨?醫:「這樣洗」才不會越洗越多垢

健康醫療網

壓力讓身體好消耗?專家推8大營養素助「舒壓調理」,讓身心恢復平衡

姊妹淘

年輕工程師不菸、沒家族史!「1症狀」揪出肺結節 醫驚:不寒而慄

TVBS

免挨針、無痛感,「鼻噴式流感疫苗」來了!專家解析保護力、接種族群、副作用、自費價格、常見 QA

Heho健康

鼻息肉復發鼻塞愈來愈嚴重 「新型治療」助她重拾順暢呼吸

健康醫療網

工人「身首異處」幾乎宣告死刑!上海醫完成全球罕見手術 創醫學奇蹟

CTWANT

照顧病母過勞叫葬儀社送走被說沒擔當 兒:我顧到老婆跑掉沒存款,你跟我說擔當?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漏尿、私密處反覆感染…困擾逾8成更年期女性!「1無創療法」助擺脫發炎、乾妹妹,重拾自在生活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罹癌5年才就醫!腫瘤驚變20公分 醫嘆:害死你的是拖延

TVBS

代謝症候群為什麼有年輕化危機?擊退三高兩害,「中西合璧」智慧助攻

華人健康網

水果太甜不敢吃?專家曝1吃法有效控制血糖

NOWNEWS今日新聞

掉牙恐加速大腦退化!牙齒少於20顆失智風險大增

中天電視台

水果吃多會導致糖尿病嗎?醫破迷思「吃對這份量」反降低糖尿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

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復發福音!「雙特異性抗體」獲健保三線給付條件曝光

Heho健康

巴氏量表新制上路17天僅1450人申請》藍白批勞動部誇大10萬人製造恐慌

信傳媒

夏天少碰生食、冰品! 醫揭駭人真相:外觀正常卻「爬滿諾羅病毒」

潮健康

新手養狗指南!從飲食、牽繩到玩具 網推10大必備清單

NOW健康

管不住的嘴饞,外食大餐都不怕!營養師曝做好 3 件事輕鬆減脂

Heho健康

暴雨效應!中南部血庫荒「最缺o型」 北部千袋血液馳援

中天電視台

胃凸怎麼消?專家大推「5習慣」改善外觀 多吃蛋白質不可少

常春月刊

紅黃西瓜比拚!美顏、降壓各有優點 共同點是「不可狂吃」

中天電視台

習慣側睡卻常腰痠頸痛? 專家曝「枕頭這樣擺」更快入睡、睡得更舒服

常春月刊

指甲藏健康警訊!醫師揭「6大異常徵兆與保養關鍵」,縱向條紋增加恐營養不良

造咖

全球跨洲多族群肺癌研究出爐 中研院揭致癌與復發關鍵

NOW健康

醫起看/沈玉琳罹癌原因引關注 專家點名家中1物藏危機

EBC 東森新聞

愛吃沙拉沒用!20歲嫩妹慘「痔瘡肛裂」 醫曝便秘禍首

TVBS

養顏抗氧化必看!營養師推薦3大食物幫助維持體內穀胱甘肽

潮健康

「ㄣㄥ不分」是口齒不清? 陽明交大、台大研究:發音正逐漸合併

CTWANT

月經來吃「這5種食物」恐害經痛加劇!專家示警 乳製品上榜

常春月刊

開心手術突破萬例,亞東心臟外科創新里程碑!24小時心臟安全網,守護每顆心跳

華人健康網

醫示警:今年秋冬流感恐「雙病毒株」流行

NOWNEWS今日新聞

輪班也不怕失眠!住院醫師教「字母聯想法」引導大腦關機

中天電視台

5歲童蛀牙竟變蜂窩性組織炎 醫:吃飯太久蛀牙風險增3倍

健康醫療網

中年男勤上健身房成臭男人! 蛋白質臭比老人味更嚴重

NOW健康

研究:炸薯條每週吃三次 糖尿病風險增2成!馬鈴薯「這樣吃」更營養

中華日報

A型流感恐「雙株夾擊」!鼻噴式流感疫苗無痛、免挨針,「三重免疫」對抗流感

華人健康網

「多囊性卵巢」不只易不孕、併發症 更要小心子宮內膜癌

中華日報

健康網》老花眼藥水快要上市了 醫:非人人可用

自由電子報

守護家人聽力健康:中醫師教你預防中耳炎,掌握症狀與居家薰蒸妙方

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