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管不住的嘴饞,外食大餐都不怕!營養師曝做好 3 件事輕鬆減脂

Heho健康

更新於 7小時前 • 發布於 4小時前 • 黃慧玫

「節食、飲控那麼久,還是沒什麼效果?」、「為什麼努力健身、運動,感覺瘦下來的幅度不如預期?」能夠大啖美食不發胖、隨時維持好身材的人,讓人好羨慕!

研究指出,影響體重的關鍵在「腸道」,唯有養「好菌」才能打造健康瘦體質!為什麼腸道健康會影響體態,讓你想瘦卻瘦不下來?本篇由營養師帶你了解「腸道菌相」與「減重」的相關性,以及如何養出不復胖的良好腸道。

減重成功的關鍵是「少吃、多動就會瘦」,但認真執行卻天不從人願,有人如願瘦下來,有人彷彿光呼吸都胖。大江基因營養師陳怡安解釋,減重之所以不易,與造成肥胖因素多有關,必須先了解致胖原因,才能對症改善。

關鍵 1 腸道菌叢決定你的胖瘦體質

自腸腦軸(Gut-brain axis)概念被發現後,眾多研究證實,腸道菌相與體質胖瘦脫不了關係。陳怡安營養師提到,每個人的腸道菌叢的菌株種類、數量、比例並不相同,都是獨一無二的。

研究指出,腸道菌叢可能「劫持」大腦,影響飲食行為,如腸道內偏愛油脂的菌增加時,大腦因無法抵抗高油飲食誘惑;腸道菌叢會透過神經傳導物質影響迷走神經,藉以控制人體對食物的喜好,讓人忍不住嗜吃垃圾食品。

陳怡安營養師更提到,腸道在吸收食物中營養和能量的機制十分複雜,而腸道菌群也會參與其中,並以不同方式影響熱量的吸收。例如,可減低熱量攝入的腸道菌稱為「瘦子菌」,而增加熱量吸收的則稱為「胖菌」。

目前,已知「瘦子菌」包含擬桿菌門、長雙歧桿菌、植物乳桿菌,以及近期討論度較高的 AKK 菌等,若腸道擁有較多以上這些好菌,在消化食物時,就抑制熱量和脂肪的吸收。

其中,AKK 菌是非常獨特的菌種,其倚賴人體腸道細胞所分泌的黏液為食物,擔任起促進腸道黏液分泌的重要角色,這說明 AKK 菌與人體共生的關係遠比其他菌更深。

《NATURE MEDICIN》的研究發現,AKK 菌在腸道具有控制醣類吸收與代謝,能維持血糖恆定、改善胰島素抵抗、減少肪肪堆積等。此外,AKK 菌能加強腸道屏障的完整性,防止有害物質漏至血液中,進而減少慢性發炎的現象。

比較可惜的是,AKK 菌在台灣法規是無法被直接添加於保健食品中,但 AKK 菌原先就是腸道中既存菌株,可透過攝取植物多酚像是莓果類等,來餵養,讓它常駐於腸道。

此外,透過生物挖礦平台探索,能從近 6000 株人類益菌中,篩選出有效分解膽鹽,抑制脂肪分解吸收之減脂益生菌 TCI378,並經由細胞實驗及人體功效驗證,論文更刊登於國際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

從韓國泡菜中萃取的 TCI378 菌株為植物乳桿菌,經實驗發現,該菌株及其代謝物﹝也稱後生元﹞具減少脂肪形成、增加脂肪代謝、促進排便順暢之效果。建議可多吃發酵食品如泡菜、味噌、納豆,但一定要吃冷的,千萬別煮成泡菜鍋、味噌湯。

關鍵 2 刺激腸道分泌腸泌素 GLP-1 調控食慾

隨著醫療進步,我們發現腸道會分泌一種荷爾蒙──腸泌素 GLP-1,對於血糖調節和食慾控制有重要作用。其在體重調控上,可起到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素分泌,降低肝醣生成;同時延緩胃排空速度,增加飽足感,減慢葡萄糖的吸收;並作用於大腦,減少食慾大開的機會。

而如果可以保持體內 GLP-1 的濃度,就能輕鬆控制食慾,延長飽足,以及調節血糖,避免脂肪累積。陳怡安營養師表示,但是腸道內的 GLP-1 分泌 2〜3 分鐘後,就會被體內 DPP-4 酵素分解代謝,相當可惜。也因此,糖尿病患需要 DPP-4 抑制劑來降低活性,減緩 GLP-1 被分解的情形,進而來控制血糖。

國際期刊《Nature》及《NEJM》證實,纖瘦者體內含有較高量之 GLP-1。因此,由大江生醫獨家從母體腸道中分離出來特殊的比菲德氏菌 TCI761,經實驗證實可促進腸道於一段期間穩定生成 GLP-1,並達成調整體質、促進新陳代謝作用。也可幫助調節膽固醇,提升脂肪分解率,防止脂肪堆積。

關鍵 3 飽腹感擊退嘴饞怪獸,維持熱量赤字

陳怡安營養師說明,減重關鍵當然是維持「熱量赤字」。熱量赤字是指攝取的卡路里小於一天消耗量。讓進食量低於消耗量,透過飲食調整,反而可以更長久且更容易創造熱量赤字。

如何減少進食量呢?「 增加飽足感」 就變得非常重要。近期研究發現腸道中獨特的菌群(Hafnia Alvei 益生菌),可產生類人類飽腹感分子 ClpB 蛋白,從源頭調控食欲,經實驗證實可有效提升飽足感,並減輕體重、臀圍及相關代謝問題。

陳營養師表示,ClpB Formula 結合專利 IBD 益生康普茶、大豆胜肽粉、阿拉伯膠,以及赤藻糖醇調配出最佳比例,打造飽腹感菌群最佳、最低熱量的營養源,並促進其在腸道中的生長,增加腸道飽腹 HA 菌、降低食慾,真正做到擊退嘴饞怪獸。

別茫然亂補菌!養瘦體質依需求給益菌處方

如果屬呼吸、喝水都會胖者,陳怡安營養師提醒,不妨試著透過日常飲食額外攝取瘦子菌,並多多攝取益菌喜歡的食物,如上述所提到的後生元、益生質等,讓瘦菌好好住在腸道中,藉此養成健康易瘦的體質。

營養師建議,容易外食失控的忙碌上班族、追求健康狀態的自我管理者、手搖不離手的嗜甜螞蟻人、腸胃易敏的體質敏感者,都可以依據不同時刻、需求,攝取不同的益菌處方,以全天為概念搭配益生菌保健品,養護腸道,享瘦體質。

陳怡安營養師呼籲,過重是導致許多健康問題的源頭,因此,控制體重刻不容緩。除了選對菌種養護腸道,日常生活也需多加配合,如每天喝體重乘以 30c.c. 的水分、充足睡眠、穩定腸道菌相,並改變進食順序,以提高成功機率。

營養師提醒,藉由腸道菌相養成瘦體質一事,並非一蹴可及。因腸道菌約每 3〜6 個月會進行更新,因此,攝取益生菌、益生質進行腸道調理時,至少需要 3 個月以上才可看出明顯效果,請務必耐心且規律的食用,才能真正有感享瘦。

文/黃慧玫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手麻可能是身體在求救!一張表判讀「手麻」是什麼病

頑固內臟脂肪最怕它?新研究:吃 1 物能促進代謝、有效打擊內臟脂肪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有補助!防「皮蛇」神經痛、還能降失智風險20%…全台12縣市資格條件一次看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2

不是沒睡飽!40歲男「全身無力」檢查卻正常 醫見「1數值過高」拖垮活力

三立新聞網
03

美女議員驚傳罹癌!0期乳癌要化療嗎?醫曝存活率 這些人莫忘篩檢

健康2.0
04

月經來吃「這5種食物」恐害經痛加劇!專家示警 乳製品上榜

常春月刊
05

36歲美妝部落客荔枝兒驟逝!醫揭重鬱症最駭人3情況:連吃飯都沒力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最新消息

影音

退燒止痛藥怎麼選?加強錠比較好?

好食課

男性私密處怎麼洗才乾淨?醫:「這樣洗」才不會越洗越多垢

健康醫療網

壓力讓身體好消耗?專家推8大營養素助「舒壓調理」,讓身心恢復平衡

姊妹淘

年輕工程師不菸、沒家族史!「1症狀」揪出肺結節 醫驚:不寒而慄

TVBS

免挨針、無痛感,「鼻噴式流感疫苗」來了!專家解析保護力、接種族群、副作用、自費價格、常見 QA

Heho健康

鼻息肉復發鼻塞愈來愈嚴重 「新型治療」助她重拾順暢呼吸

健康醫療網

工人「身首異處」幾乎宣告死刑!上海醫完成全球罕見手術 創醫學奇蹟

CTWANT

照顧病母過勞叫葬儀社送走被說沒擔當 兒:我顧到老婆跑掉沒存款,你跟我說擔當?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漏尿、私密處反覆感染…困擾逾8成更年期女性!「1無創療法」助擺脫發炎、乾妹妹,重拾自在生活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罹癌5年才就醫!腫瘤驚變20公分 醫嘆:害死你的是拖延

TVBS

代謝症候群為什麼有年輕化危機?擊退三高兩害,「中西合璧」智慧助攻

華人健康網

水果太甜不敢吃?專家曝1吃法有效控制血糖

NOWNEWS今日新聞

掉牙恐加速大腦退化!牙齒少於20顆失智風險大增

中天電視台

水果吃多會導致糖尿病嗎?醫破迷思「吃對這份量」反降低糖尿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

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復發福音!「雙特異性抗體」獲健保三線給付條件曝光

Heho健康

巴氏量表新制上路17天僅1450人申請》藍白批勞動部誇大10萬人製造恐慌

信傳媒

夏天少碰生食、冰品! 醫揭駭人真相:外觀正常卻「爬滿諾羅病毒」

潮健康

新手養狗指南!從飲食、牽繩到玩具 網推10大必備清單

NOW健康

暴雨效應!中南部血庫荒「最缺o型」 北部千袋血液馳援

中天電視台

胃凸怎麼消?專家大推「5習慣」改善外觀 多吃蛋白質不可少

常春月刊

紅黃西瓜比拚!美顏、降壓各有優點 共同點是「不可狂吃」

中天電視台

習慣側睡卻常腰痠頸痛? 專家曝「枕頭這樣擺」更快入睡、睡得更舒服

常春月刊

指甲藏健康警訊!醫師揭「6大異常徵兆與保養關鍵」,縱向條紋增加恐營養不良

造咖

全球跨洲多族群肺癌研究出爐 中研院揭致癌與復發關鍵

NOW健康

醫起看/沈玉琳罹癌原因引關注 專家點名家中1物藏危機

EBC 東森新聞

愛吃沙拉沒用!20歲嫩妹慘「痔瘡肛裂」 醫曝便秘禍首

TVBS

養顏抗氧化必看!營養師推薦3大食物幫助維持體內穀胱甘肽

潮健康

「ㄣㄥ不分」是口齒不清? 陽明交大、台大研究:發音正逐漸合併

CTWANT

月經來吃「這5種食物」恐害經痛加劇!專家示警 乳製品上榜

常春月刊

開心手術突破萬例,亞東心臟外科創新里程碑!24小時心臟安全網,守護每顆心跳

華人健康網

醫示警:今年秋冬流感恐「雙病毒株」流行

NOWNEWS今日新聞

輪班也不怕失眠!住院醫師教「字母聯想法」引導大腦關機

中天電視台

5歲童蛀牙竟變蜂窩性組織炎 醫:吃飯太久蛀牙風險增3倍

健康醫療網

中年男勤上健身房成臭男人! 蛋白質臭比老人味更嚴重

NOW健康

研究:炸薯條每週吃三次 糖尿病風險增2成!馬鈴薯「這樣吃」更營養

中華日報

A型流感恐「雙株夾擊」!鼻噴式流感疫苗無痛、免挨針,「三重免疫」對抗流感

華人健康網

「多囊性卵巢」不只易不孕、併發症 更要小心子宮內膜癌

中華日報

健康網》老花眼藥水快要上市了 醫:非人人可用

自由電子報

守護家人聽力健康:中醫師教你預防中耳炎,掌握症狀與居家薰蒸妙方

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