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量表新制上路17天僅1450人申請》藍白批勞動部誇大10萬人製造恐慌
立法院2024年底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正案,自今年8月1日起,年滿80歲以上長者,及70至79歲癌症二期以上患者,得免經醫療機構巴氏量表評估,即可申請外籍家庭看護工。
勞動部原預估新制上路,將增加10萬名家庭看護工需求,更有家屬質疑,隨符合資格長者增加,看護將選擇離職到更好照顧的長者家中,但實際申請人數遠低於預期。
對此,也引來立委質疑勞動部在政策準備、資訊透明及發言態度上的矛盾與誇大。立法院衛環委員會20日上午召開「就業服務法第46條,80歲以上長者聘請外籍看護免巴氏量表上路,對重症家庭的衝擊與配套措施」邀請勞動部長洪申翰、衛生福利部進行備質詢。
藍白立委也疾呼政府,應務實面對政策落實,避免以恐嚇或政治操作干擾長者照顧。
陳昭姿:勞動部態度矛盾、誇大衝擊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針對80歲以上長者免經巴氏量表評估即可聘僱外籍看護一案,嚴厲質疑勞動部在修法過程與後續態度上的矛盾。
陳昭姿指出,當初勞動部以「來源不足、排擠效應、長照體系崩壞」為由,強烈反對修法,稱之為「窒礙難行」,但修法通過後行政院並未提出復議。她直言,「這代表勞動部心裡清楚,巴氏量表確實造成困擾,民意也支持鬆綁。」
洪申翰先前在7月26日大罷免前夕發文,批評在野黨以「快速過水、限制發言、黑箱版本」通過法案,陳昭姿逐一反駁:修法歷經公聽會、三天委員會審查與黨團協商,程序完整;最後版本亦為各黨提案的整合,並非黑箱。她批洪申翰應「少講政治、多談政策」,否則恐重蹈催票失效的覆轍。
此外,陳昭姿質疑勞動部誇大修法衝擊。她指出,截至8月17日,17天來因免巴氏量表取得資格而申請外籍看護的人數僅1,450人,跟原先預估超過10萬人相距甚遠。她強調,人民不能接受政府以恐嚇作為推託。
在外籍移工來源方面,陳昭姿進一步點名,既然勞動部擔心看護不足,為何與印度政府協商時僅將移工納入製造業與傳產,卻未將看護列入?她認為,勞動部應積極擴增來源國與人力,而非事後製造社會恐慌。
最後,陳昭姿呼籲各部會首長務實面對國會決議,「三讀通過的法案,就要好好執行,不要心存僥倖或期待國會改組翻案。」她肯定勞動部提出的6大配套措施,但強調「爭議就要正面處理,勿將長者照顧當作政治操作的工具」。
王育敏:部長發言不實應道歉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質詢時,也嚴厲批評洪申翰在臉書公開聲稱「巴氏量表修法快速過委員會、如同過水式」,完全不符事實,形同造謠。
王育敏指出,當年修法時自己擔任召委,法案不僅歷經2次委員會討論,還召開公聽會及進行黨團協商,程序相當嚴謹,絕非草率通過。她直言,洪申翰當時並非勞動部長,對過程並不清楚,卻在社群平台誤導大眾,「錯了就是錯了,應該公開道歉」。
針對勞動部原本宣稱修法將造成「十萬人湧入」的說法,王育敏拿出最新數據反駁,截至8月17日實際登記人數僅1,450人,遠低於當初預估,並強調修法的初心是「簡政便民」,讓80歲以上長者免做巴氏量表,這是符合民意的政策,不應被誇大數字抹黑。
此外,王育敏也針對「就業安定基金」使用問題提出質疑,因電視劇《零日攻擊》導演羅景壬團隊3年間獲勞動部就業安定基金2872萬元補助,不符基金使用目的,當初簽訂的開口合約品項與實際委託項目未盡相同,也遭審計部認定「難以驗核履約結果」,對此王育敏質疑恐有涉及弊案。
她指出,勞動部以該基金製作一支宣傳影片,花費竟高達上千萬元,但網路按讚數不到500,審計部更在報告中指出「難以驗核履約結果」,拒絕背書。她批這是嚴重的經費浪費,質疑背後是否有人謀不臧。
王育敏也要求洪申翰說明,目前是否已有責任人遭到懲處?當初是誰讓這樣的案子輕易過關?更追問此案金額高達2,800萬,是否應比照過去相關案件移送檢調調查,而非僅僅以內部檢討帶過。最後她強調,無論是政策修法還是基金運用,部會首長都必須基於事實,誠實對待社會,不能一方面在臉書誤導輿論,一方面對重大經費爭議避重就輕,否則難以服眾。
廖偉翔:實際數據遠低於預期
國民黨立委廖偉翔質詢時也指出,勞動部過去一再強調此政策可能造成「十萬人申請、衝擊重症家庭」,但實際上路後數字遠低於預期,第一週僅約400多件、第二週約1,000件,截至8月17日總計僅1,450件,推估一個月不到3,000件。他批評,勞動部提供的正式報告並未呈現這些關鍵數字,僅在答詢時才被動揭露,缺乏透明。
廖偉翔強調,既然政策已實施,就應以科學、務實、理性的態度檢視數字,而非延續過去以「狼來了」的政治語言製造恐慌。他並引用台南就業服務工會理事長的推估,認為以目前趨勢,一年實際需求約落在2至3萬人,遂質詢勞動部是否有能力在供需面上消化,並詢問過去七個月準備期的具體成果。
洪申翰則回應,部內已與移工來源國協商增加名額、建立輕重症分流與重症優先機制,同時補充審查及照管人力與預算。然而,對於未來是否能因應2-3萬人的需求,洪申翰僅表示「會全力以赴」,並未提出具體數字或明確推估。
廖偉翔最後指出,勞動部應提出低、中、高不同情境下的量能規劃與準備報告,讓社會與國會能清楚掌握。他呼籲,政府應務實正視需求,避免因準備不足造成家庭負擔與社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