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燃料啟動台灣航空減碳新局:長榮航(2618)與台塑化(6505)率先布局SAF
長榮航 (2618-TW)與台塑化 (6505-TW)簽署合作備忘錄,自2026年起五年內將採購超過2萬噸永續航空燃油(SAF),預估減碳效益達5萬噸。實際應用已於2025年4月在國內主要機場啟動,除強化在地供應鏈,也帶動企業與貨運業者加入低碳運輸行列。
SAF具備平均減碳80%的潛力,被視為航空業邁向淨零的關鍵解方。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表示,永續已成企業核心競爭力,公司除導入SAF外,也從減塑、綠色運輸等多面向推進節能減碳。台塑化則以可與傳統燃油共煉的技術提供SAF,降低轉型阻力,也提升整體成本效益。
配合燃油策略,長榮已汰換舊型機隊,引進787、A350-1000與A321neo等節能機型,燃油效率提升15%至25%。同時,自2025年起導入再生能源,太陽能用電占比達10%,並搭配AeroSHARK節油技術,進一步提升能源效率。
雖然台灣已加入「國際航空碳抵換與減排計畫(CORSIA)」,但現階段僅要求碳排監測與補償,並未強制推動SAF實用。政策面缺乏明確時程、配比規範與財政誘因,使企業投資方向不明,也可能削弱機場在全球樞紐競爭中的地位。
相比之下,歐盟與美國已率先行動。歐盟規定今年起航空燃料須含2% SAF,2030年提升至6%,最終目標為2050年達成70%使用率。美國則透過《降低通膨法案》提供每加侖最高1.75美元的稅收抵免,吸引航企與燃料商共同投入開發與投資,聯合航空便已啟動相關基金並募集超過1億美元資金。
在缺乏政策支撐下,長榮航空選擇率先布局SAF技術與實務應用,展現企業自主減碳的行動力。長榮已連續十年獲SKYTRAX五星航空認證,2024年更納入多項國際永續評級指數,證明其ESG行動不僅止於表態,更落實於實踐。
根據 IATA 預估,為了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航空業需要大幅增加永續航空燃料(SAF)的產量。如果航空運輸業要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到2050年將需要近4500億公升SAF。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