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補助最高 10 萬!好孕 3 方案總整理:誰能領?補助多少?什麼時候上路?
為因應少子女化,行政院昨(18)日拍板通過「好孕 3 方案」,預計投入 72.9 億元經費,加碼生育補助、人工生殖補助及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全面性減輕育兒經濟負擔、提升不孕治療可近性、為因疾病導致生育機能受損者保留生機,3 方案將自今年 9 月起至明年元旦陸續實施。
總統賴清德昨於 FB 發文表示,少子女化是國家發展的挑戰,政府落實「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近年陸續以實際行動支持年輕世代,讓育兒不再是孤單的負擔,今年更擴大生育補助、人工生殖補助及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守護國人「想生、能生」的希望。
方案一:生育補助
為消除現行各類保險生育給付的不一致性,新無論被保險人身分為勞保、公保、國保、農保、軍保,或甚至未投保,新制將每胎生育補助金額統一拉齊至新台幣 10 萬元;若為雙胞胎則補助 20 萬元,依此類推。
該政策新增 47.2 億元預算,加上原有 80 億元,使新生兒家庭獲得更穩定的經濟支持,預計明年元旦起正式實施,每年約可嘉惠 12.7 萬餘人。值得注意的是,此中央補助可與地方政府的生育獎勵金並行請領,例如,在臺北市或新北市,第一胎新生兒的中央與地方補助總計最高可達 14 萬元。
方案二:人工生殖補助
為鼓勵及早醫療介入及生育第二、三胎,新方案將補助年齡切點從 40 歲調整至 39 歲,未滿 39 歲者首次申請試管嬰兒療程,補助上限從現行 10 萬元大幅提高至 15 萬元;第 2、3 次療程補助亦從 6 萬元提升至 10 萬元,第 4 到 6 次則維持 6 萬元。39 歲以上者首次申請補助上限調高至 13 萬元,第 2、3 次療程最高可獲 8 萬元補助,第 4 到 6 次每次 6 萬元;40 歲以上到 45 歲以下僅補助前 3 次,補助金額比照 39 歲以上。低收及中低收入戶則維持每次最高 15 萬元的補助額度。
另為確保醫療品質並降低多胞胎風險,新方案規範 39 歲以下女性僅能植入單一胚胎,39 歲以上則可植入最多 2 個。整體編列 25 億元預算,預計今年 11 月 1 日起實施,將使 39 歲以下家庭的自費比例,從過去約 45% 大幅下降至約 16%。
方案三: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
由於癌症等疾病治療恐傷及年輕病患的生育功能,為保留其未來生育希望,新制鎖定 18 至 40 歲具中華民國國籍的病友,不論性別與婚姻狀況,只要罹患乳癌(0-3 期)或血液癌(包括白血病、淋巴癌、多發性骨髓瘤)等,且後續治療可能影響生育機能者,經專業醫師評估後可申請補助。
補助額度方案,女性凍卵療程最高每次補助 7 萬元,男性取精療程最高每次補助 8,000 元,每位病友最多可申請 2 次療程。申請院所必須同時具備「人工生殖指定機構」與「癌症醫療品質認證醫院」資格,目前全台約有 36 家院所符合條件。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