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表面開朗,內心低落「微笑型憂鬱」解方!5 方法提升情緒控制感

Heho健康

更新於 09月19日04:53 • 發布於 09月19日06:52 • 劉一璇

是否曾有過只想一人獨處、感到自責、反覆思考問題所在,卻猶豫不決、難以下定論,最後感到絕望、否定自己、否定未來,甚至否定整個世界。

其實,憂鬱可能源自長期壓力,如學生時期的考試壓力或同儕壓力,成年時期的工作壓力或伴侶壓力,中年時期的更年壓力、傳承壓力,老年時期的孤獨與死亡焦慮,當壓力沒找到方法緩解,就可能出現上述憂鬱歷程。

憂鬱者明顯的表現為容易煩躁、疲倦、沒動力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許峻維指出,憂鬱的人較明顯的表現,可能是容易煩躁、疲倦 / 沒動力、微笑型憂鬱,長時間相處後會發現容易情緒低落、失去愉悅感、容易恍神、強烈的無價值感 / 罪惡感、自傷 / 自殺想法,伴隨食慾、睡眠品質的下降。

其中,微笑型憂鬱指的是,患者在表面上看似開朗、正常,但內心卻承受著極大的痛苦與憂鬱情緒,並會戴上「微笑的面具」來掩飾真實感受,難以被他人察覺,因此可能錯過及時求助的機會。

根據衛生福利部 2018 年的統計,12 歲以上之國人約 11.1%,也就是每 10 人就有 1 人出現部分憂鬱症狀,世界衛生組織 WHO 更預估 2030 年憂鬱症將超越癌症,成為人類「失能」最大的健康殺手。

為何憂鬱人口上升?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尋求醫療協助?

許峻維分析,憂鬱人口持續上升的原因,可能源自科技的立即性與便利性 (立即獲得資訊、立即滿足需求、有網路隨時隨地搜尋),看似能夠減輕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卻間接剝奪慢活、保持彈性的權利、增加不合理的比較、增加盲目追求目標的可能,手機遊戲、交友軟體也可能剝奪問題處理、人際技巧的訓練機會,導致現代人壓力源增加,壓力因應技巧下降;而 AI 的興起,更壓縮了人存在的意義。

那麼,該如何知道自己其實是需要醫療協助的呢?許峻維表示,首先要了解「情緒」與「情緒困擾」的差異。

「情緒」具有功能性,而且會隨情境改變而調整,例如:悲傷時做決定比較不會有偏見、較能慎重且公平,憤怒時可以讓我們勇於挑戰困難或嘗試未知,適度焦慮會讓我們有所準備並表現得更好,開心時讓我們更有創造力及認知彈性,情緒為生活增添不少色彩。

而另一方面,「情緒困擾」通常不符合當下情境,當前述憂鬱症狀持續兩週以上、佔一整天大部分時間、周遭的人覺得自己跟以前不一樣、覺得苦惱、或影響交友及工作表現時,建議尋求身心科協助。

如何初步先緩解憂鬱,再去看身心科?

許峻維建議,發現自己情緒持續低落時,可以透過下面 5 個小方法,初步讓自己的心情穩定:

  • 先嘗試努力動起來:也就是將感興趣的事情拆解成幾個動作 (如:拿湯匙吃布丁、走去咖啡廳買咖啡),從簡單到困難,一步一步完成,每個步驟完成後立即獎勵自己;或者,可以做簡單但不習慣的動作 (如:顛腳走路、以非慣用手拿湯匙吃飯),並立即獎勵自己。
  • 提升控制感:安排一項中等難度的任務 (如:整理房間、打掃家裡、看幾頁小說),需要花一些毅力才能完成,靠一己之力完成任務,並立即獎勵自己,避免安排需要思考或非常困難的任務。
  • 訓練血清素 / 催產素分泌:試著回顧朋友 / 家人的合照、看一部令人感動的影片、跟熟悉的人眼神接觸、觸碰自己 / 輕拍自己;如果可以,試著觸碰他人、擁抱朋友或家人。
  • 放鬆練習:試著兩次呼吸後閉氣,直到第一個想呼吸的念頭時恢復自然的呼吸,避免過度憋氣 (下一口氣會很喘),持續練習以增加閉氣時間,建議練習到閉氣 20 秒,以促進副交感神經活化,緩解疲倦、恢復精神。
  • 維持規律生活及有氧運動:是常見的建議,但也是容易且有效的方式,適度中強度有氧運動 30 分鐘 (慢跑、快走、伸展操等) 可增加腦血氧量、增加腦內啡、促進副交感神經。

每一次療癒自己的過程,對有情緒低落的民眾來說,可能都有點困難;身旁的親友,如果可以,請協助或引導他們到身心科就醫、進行專業的諮商,讓他們有機會重拾平靜穩定的力量。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許峻維

延伸閱讀:

焦慮其實是天生的?醫:對抗「焦焦」有五招、家人也是情緒關鍵

透過 5 大線索發現親友的憂鬱跡象!提供有效心理支持陪伴他們度過煎熬時期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泡麵會禿頭?營養師破解迷思 揭4大地雷:傷腎傷血管

CTWANT
02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3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