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子驗出真菌毒素超標!吃下肚長期累積 當心吃壞肝腎
食品藥物管理署8/4公布今年4~6月聯合各縣市地方政府監測市售食品的真菌毒素汙染狀況,總共檢驗262件食品,驗出1件蓮子真菌毒素含量超標,並對產品來源商限期改正,不過複查時已經沒有相關產品,未來對廠商會加強管理。
總黃麴毒素超標
食品藥物管理署和地方政府的聯合稽查,抽驗地點包括超市、量販店、餐飲業、傳統販售通路、製造業者和進口商或經銷商,一共抽驗了花生製品84件、紅麴製品17件、穀類39件、咖啡類24件、嬰幼兒食品15件、香辛料12件、果乾10件、堅果14件、乳製品8件、黃豆類9件、食用油7件、飲料11件、蓮子4件、塊根或塊莖研磨粉體6件、芝麻2件。
稽查的檢驗項目,包括黃麴毒素、赭麴毒素、多重真菌毒素等,最後在一件從台東縣台東市正氣路上的郭姓業者販賣的蓮子中驗出每公斤含有17微克的總黃麴毒素,超出法規限量10微克的標準,經調查發現產品來源是位於高雄市三民區的臻德生藥科技有限公司,被稽查人員要求限期改正,後來複查時業者已經沒有相同的產品可供複檢抽驗,因此衛生單位未來將加強對這家業者的管理。
長期吃到會慢性中毒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指出,真菌毒素是黃麴毒素、赭麴毒素、橘黴素等多種真菌的總稱,台灣的環境高溫潮濕,是真菌生長的溫床,食物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任何環節都有可能沾染,不同種類的真菌對人體的影響程度不同,大量攝取會導致急性中毒或死亡,長年累積在體內會有慢性中毒,有致癌性,可能造成肝腎中毒、破壞神經組織、抑制免疫系統、干擾生殖系統。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不合格產品應下架回收並銷毀,並要求業者限期改正,若不改正最高可處新台幣300萬元罰鍰。
食物發霉務必丟掉
食藥署提醒民眾,購買食品時注意外觀是否異常,購買後應妥善保存,放在乾燥陰涼處,避免受潮,如果發現食物發霉就應該丟棄,不要食用。
◎ 圖片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供
◎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國立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