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事」日企只能靠自己?郭正亮曝對台投資暴跌:製造業資產撤離不易
近年台海情勢升溫、隨著「戴維森窗口」2027年共軍可能犯台時間倒數,加之美國對等關稅海嘯,全球政經局勢可謂歷經震盪。前立委郭正亮於個人YouTube頻道中,援引英國《金融時報》消息來源指出,日本政府告知在台日企,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台海戰事中「只能靠自己(You're on your own)」;他也提到,此一消息也直接造成日本企業對台灣投資的衝擊,面對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日本正要求企業投資多元化,即使不是完全避開台灣,重大製造業投資也必須考慮風險。
郭正亮指出,日本自衛隊原則上若要出動協助僑民撤離,需要地主國同意方能部署海外,但台灣與日本間無正式外交關係,戰時可能必須徵詢中國政府同意,而中國可能不會同意自衛隊進行撤僑行動,此一消息已阻礙日本企業投資台灣。郭正亮進一步說,自2023年起,日企對台投資大量減少,相較日本,美國因國力強大而依舊在台保有大量資產,「日本政府沒有這樣的籌碼、沒有這樣的實力。」
郭正亮引述報告數據指出,去(2024)年日本外商直接投資暴跌了27個百分點,總共只剩4.5億美元,遠低於2022年的17億,形同「暴跌」;而在台日企約有3000家,近3分之1涉及製造業。日本企業明顯減少對台灣製造業的投資,因為屆時資產要撤離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電子零組件與機械業的投資越來越少,日企因而在台轉以服務業和貿易為主;此外,2024年日本對台投資案共296件,但金額共只有4.52億美元,「平均一個案子的金額非常小,表示大公司已經沒有再對台灣加碼投資的意向。」
郭正亮並列舉,幾間台灣較大的日企,如日立、村田、京瓷等,對台灣產業投資趨於保守,投資轉向馬來西亞和泰國,因日本大企業若要到台灣做大額投資,決策門檻已經比以前要高,也就是要經過更多單位同意,特別是製造業。郭正亮總結,就是因為有戰爭撤離的風險,日本知道自衛隊無法介入,撤離困難,必須自保,所以不願意承擔撤離的風險,另外還有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股神跟總統你聽誰的?巴菲特減碼、川普瘋喊牛市 謝金河:羅傑斯是答案
‧ 台積電紅利爆發收斂?財經作家解讀「資本支出減緩」:長期投資人轉折來了(推薦閱讀)川普想逼台積電吃下英特爾?陸行之嘆阿斗已不能扶:神山恐難脫離暴風圈
‧ 本周最強內幕》台積電2奈米洩密到哪?王牌檢座「護神山」快狠準!823精準罷免黑名單,賴清德沒想放過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