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山屈公病大爆發!屈公病是什麼?有哪些症狀、會致命嗎?專家:這:「3種人」絕對要小心!
近期,一波由蚊子傳播的屈公病(Chikungunya)疫情正在全球範圍內升溫,尤以中國大陸華南地區的疫情最為嚴峻。世界衛生組織(WHO) 22 日發出緊急呼籲,敦促各國立即採取行動,以防 20 年前席捲全球的大流行再度上演。屈公病主要透過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傳播,其症狀與登革熱非常相似,患者通常在被叮咬後4 到 8 日內出現發燒與劇烈關節痛,且關節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部分患者甚至會痛到無法行動,並伴隨長期倦怠感。雖然致死率低於登革熱重症,但對新生兒、65 歲以上長者及有慢性病史者風險更高。
中國佛山疫情告急:短短數日確診破2600例!
中國廣東省佛山市的屈公病疫情持續升高。佛山市官方於 22 日通報,截至 21 日,該市累計確診病例已增至 2659 例,遠高於 19 日的 1873 例,疫情主要集中在順德區。
為此,佛山市已緊急啟動應急響應:指定 53 家定點醫院開闢 3600 餘張「防蚊隔離床位」,並在病房加裝蚊帳,防止蚊蟲叮咬引發二次傳播。此外,也緊急新增 35 家醫院展開屈公病病毒核酸檢測,儲備試劑並培訓醫務人員,確保早發現、早治療。佛山市多個行政區也發布「告全體市民書」,呼籲民眾積極「滅蚊、清積水、防叮咬」。
屈公病懶人包: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要怎麼預防?屈公病傳染方式:
蚊子叮咬: 主要是透過帶有屈公病毒的雌性蚊子傳染,以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為主要病媒蚊。
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
病毒血症期: 患者在發病前 2 天至發病後 5 天期間,血液中帶有病毒,若此時被病媒蚊叮咬,蚊子在體內增殖病毒 2-9 天後,便可傳播給其他人。
屈公病臨床症狀:
潛伏期: 2~12 天,通常為 4~8 天。
典型症狀:突然發燒、劇烈關節疼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小關節、手腕和腳踝,約 70% 患者有)、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
非典型症狀: 結膜炎、腹瀉、畏光等。
病程:症狀通常持續約 3-7 天,大部分患者可在 7-10 天內康復。
屈公病特殊之處:
1.長期關節痛: 少數患者從發病開始會出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嚴重者痛到無法行動。
2.持續倦怠感: 部分患者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這是與登革熱不同之處。
屈公病高風險族群:新生兒、65 歲以上年長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較易有併發症或病況嚴重。
屈公病預防方法:
屈公病沒有特效療法,預防措施至關重要。由於病媒蚊對叮咬對象無選擇性,民眾務必做好防蚊與孳生源清除工作:
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巡、倒、清、刷」:
「巡」─經常巡檢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
「倒」─倒掉積水,回收清除不用的器物。
「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應徹底清潔。
「刷」─刷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個人防護:
前往流行地區應選擇裝有紗窗、紗門或空調的居住場所。
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政府核可的防蚊液(含 DEET、Picaridin 或 IR3535)。如有防曬需求,建議先塗防曬乳,間隔 15 分鐘再用防蚊液。
家中應裝設紗窗、紗門;睡覺可掛蚊帳或使用捕蚊燈。
就醫警覺:
從流行地區入境台灣後請自我健康監測 14 天,如有發燒、頭痛、出疹、關節疼痛及肌肉痠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與暴露史。
若感染屈公病,發病期間應待在蚊帳內或室內,避免蚊子叮咬造成二次傳播。配合防疫單位的疫情調查及孳生源清除、化學防治噴藥等作為。在固定醫院就醫,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多休息多喝水。
全球屈公病升溫:世衛組織示警「歷史重演」
這波疫情的激增始於 2025 年初,主要爆發於印度洋島嶼,如留尼旺(La Reunion)、馬約特(Mayotte)和模里西斯。目前全球約有 56 億人生活在 119 個存在屈公病毒風險的國家和地區。
病毒目前正擴散至馬達加斯加、索馬利亞和肯亞等國,並在包括印度在內的東南亞地區出現流行性傳播跡象。更令人擔憂的是,歐洲境內的輸入病例持續增加,法國本土自 5 月 1 日以來已通報約 800 例輸入病例,南部多個地區也檢測到 12 起本土傳播事件,義大利上週也通報一例相關病例,這意味著病毒已在歐洲透過本地蚊子進行傳播。(推薦閱讀)家中蚊子一直飛怎麼辦?內行教2滅蚊法!整晚開窗都沒有蚊子敢進家門
責任編輯/李伊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