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遭入侵!他「喪失語言」陷混亂 一查是奪命寄生蟲作祟
一名外籍男子近日因出現噁心嘔吐、意識混亂等症狀被緊急送往衛福部桃園醫院急診,住院後病情未見好轉,甚至情緒躁動、無法溝通,必須進行約束照護。經醫師多次檢查後,確認其感染的竟是罕見但可致命的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俗稱「鼠肺蟲病」。所幸,在及時治療與醫護團隊努力下,男子病況好轉,經社工與移民署協助後,已順利出院返國。
曾奪金蘭醬油二代五口命 廣東住血線蟲再現警訊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桃園醫院感染科醫師李淑媛說明,該名病患入院時出現語言能力喪失與嚴重神智異常,經腰椎穿刺檢查,發現其腦脊髓液中嗜酸性白血球明顯升高,進一步透過PCR檢測,確診感染廣東住血線蟲(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這種寄生蟲主要寄生在老鼠的肺動脈,經老鼠排泄物排出後,蝸牛、蛞蝓若誤食則成為中間宿主。人類若生食或未煮熟的蝸牛、田螺、蝦蟹,或是誤食遭黏液污染的生菜、水源,便可能不慎攝入蟲體。
過去也曾傳出類似案例。金蘭醬油第二代家族曾因食用自家飼養的非洲大蝸牛導致一家五口感染鼠肺蟲、最終不幸身亡,成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嚴重感染案例之一。
潛伏期長達數週 重症恐致腦膜炎甚至死亡
李淑媛指出,該寄生蟲潛伏期約1至3週,少量感染可能不易察覺,但若感染量過多,蟲體將穿過腸壁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腦膜炎或腦炎,嚴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險。
症狀可能包括:
噁心、嘔吐 頭痛、頸部僵硬 意識混亂、抽搐 肌肉無力、感覺異常 昏迷甚至死亡 醫師提醒:五大預防守則別輕忽 為避免感染廣東住血線蟲,民眾應嚴格注意飲食與環境衛生。李淑媛醫師與感染科團隊提出5大防蟲重點: 避免生食:不吃生的蝸牛、蛞蝓、田螺、蝦蟹等可能帶蟲體的食物。 徹底加熱:所有動物性食材應充分煮熟再食用,確保寄生蟲被殺死。 洗淨蔬果:尤其生菜、水果,避免食用遭黏液污染者。 慎選來源:不食來路不明、野外捕捉的蝸牛與螺類。 維護環境:保持廚房與周邊衛生,減少鼠類與蝸牛滋生機會。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顯示全部
留言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