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卡關怎麼辦? 醫師點出「4不」救身材:不要天天運動、不要吃太少!
減重醫師蕭捷健近日分享門診案例,一位學員在兩個月內成功減去6公斤,其中5.6公斤是純脂肪。他特別提醒,許多人在減重過程中常遇到的停滯期,其實是身體「適應」了現行作法的自然反應,並提出4個關鍵「不要」來突破瓶頸。
蕭捷健醫師在臉書發文指出:「很多人一開始很努力控制飲食、每天運動,體重一開始掉得很快,但過沒多久就卡住不動了。這不代表你做錯了,而是身體『適應』了你現在的做法。」他特別強調幾個常見錯誤:
1.不要天天運動
「運動雖然好,但也需要休息。給身體修復的時間,才會進步,一週抓2-3天就很夠了。」蕭捷健解釋,過度運動會增加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反而讓身體進入「儲存能量」模式。
2.不要吃太少
「吃太少只會讓身體以為你在『飢荒』,進一步降低代謝、保留脂肪、分解肌肉。」蕭醫師強調,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對維持代謝率至關重要。
3.不要把低碳日拉太長
「低碳一週控制在2-3天就好,拉太久容易影響甲狀腺,還會減到肌肉,反而讓基礎代謝率下降,之後一吃碳水就復胖得更快。」
4.低碳日不要安排運動
「因為你體內的『糖』已經不夠用了,如果這時還要運動,身體就只好拆自己的肌肉來燃燒,反而會把你辛苦練起來的成果燒掉,非常可惜。」
蕭捷健解釋減重原理:「運動日就像是工班進場敲敲打打,開始蓋房子。這時候你需要送進建材,也就是『碳水(像水泥、木材)』和『蛋白質(像鋼筋)』。休息日就像工人放假,讓水泥乾、油漆定色。」
對於遇到停滯期的人,蕭醫師建議可以嘗試以下排程:
- 週一、週四:低碳休息日,讓身體修復
- 週二、週五:低強度活動(像快走、伸展)+ 中碳飲食
- 週三、週末:運動日,高碳飲食
蕭捷健特別提醒:「體重設定點就像體溫一樣,是身體的平衡機制。」適當運動可以穩定胰島素,幫助降低體重設定點,但過度運動反而會觸發身體的「大遷徙模式」,導致更容易餓且吸收更多熱量。
最後,蕭醫師鼓勵減重者:「如果你已經很努力,但結果不如預期,也許不是你不夠好,而是時候換個方式,讓身體重新『感受到刺激』。別怕吃碳水,怕的是不知道怎麼吃!」他建議每周運動2-3次,每次30分鐘,並避免過久的耐力型運動,才能有效管理體重。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