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大象醫師-周維薪】多囊只遺傳女生?妳的多囊特質其實可能來自於爸爸!

問8健康諮詢網

發布於 1小時前 • 大象醫師 周維薪

原文出處:問8線上健康諮詢_【大象醫師-周維薪】多囊只遺傳女生?妳的多囊特質其實可能來自於爸爸!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多囊性卵巢的女性在現今受苦於亂經、肥胖、痘痘甚至落髮等問題。許多人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於減重、肌醇或藥物來調經,在備孕的多囊女孩中也許多需「至少」要用到排卵藥等來協助受孕。

但是妳有沒有想過,如果真的多囊性卵巢真的那麼不堪,那根據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這種育齡前就發病的問題:「為何沒有消失?」

甚至在全世界不同族群間,如亞洲、歐美、非洲甚至墨西哥裔中的發生率都差不多,而且如果多囊這麼直接的跟不孕有關連,那為何這種遺傳特質會在演化中被保留下來?

關於這類的疑問,其實不只是我,各類科學家、演化學家早已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

首先,多囊性卵巢的基因型可能屬於一種「節儉基因(Thrifty Genotype)」,從舊石器時代的採集狩獵的時代中具備各種優勢,包含有

1.胰島素阻抗代表的是更能夠儲存能量 : 在古代是更能夠應對飢荒,但在現代熱量、超加工食品過剩的年代,反而是造成肥胖。

2.雄性素過高與對應的肌肉、骨質密度較高:不只是戰鬥能力更強之外,其實連造血能力都會更好,簡言之就是生存能力更好;但這在現代這個高標準審美的社群時代,反而是代表著痘痘、多毛、落髮等對美觀有影響的問題。

3.生育率「較低」:請注意,不是不能生育,是生育率較低。就臨床上我們也能夠看到,多囊不是完全不能排卵,排卵率平均仍有一般女性的三分之一,這也是為何不少多囊女性在完全不避孕的狀態下仍會懷孕。在古代社會中,因為沒有有效的避孕方法,再加上生產的死亡率高,這種較低的生育率不但仍舊能夠生育、還能夠減少難產死亡的風險,其實是一大優勢。

以上這些「理論推測」,其實早上公元前就有人提過相關證據,像是我們醫師在畢業時都會朗誦的「希波克拉底誓詞」,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60年就描述過這句話” But those women whose menstruation is less than three days or is meagre, are robust, with a healthy complexion and a masculine appearance”

意指有一群女性「月經來的次數較少,同時身形較為陽剛而強壯」。同時在公元98年在羅馬的醫師索拉努斯(Soranus),他算是古代醫學史上最重要的婦產科醫師之一,他也提到「沒有月經的女性通常外型較為男性化」。

雖然現代的多囊女性可能已經沒有像古時候描述的如此「陽剛」了,但其實這些縱貫兩千多年來的描述,一樣呈現了跟現今多囊性卵巢相似的症狀。

所以多囊性卵巢的症狀在女性上看來,其實是一種演化上良好的適應折衷(Adaptive trade-off ),代表我演化出了部分不同的樣貌,但整體更容易存活。尤其在舊石器時代進入定居的農業社會之後,雖然需要大量生育來提供勞作人口,但同時因為營養不良跟醫學不發達,所以新生兒死亡率極高,這時候孩子較少且體格較好的多囊女性,反而在整體上是降低母嬰的死亡率的。

大家在醫療發達的現今可能很難體會母嬰死亡率高這件事,但其實身為婦產科醫師的我,過往在醫院中就遇過不少極度接近死亡的案例,雖然最終是救了回來。但我知道在古代,如果遇到同樣狀況,而且甚至危險程度更低,許多在古代的媽媽應該是無法挺過的,尤其一個母親的離去,在古代對於其餘孩子的生存率絕對是大大下滑的狀況下,多囊性卵巢的女性絕對有其優勢。

其實關於這類文章,我在2024年的一篇「多囊性卵巢當中超多人是事業女強人」其實就有類似的論述,因為雄性素較高的確整體上會給人更強的動機跟企圖心,這個論點也是我至今依舊相信著的。

再者是許多人沒有想到的部分,那就是難道多囊性卵巢的基因「只有在女生身上有嗎?」這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許多男性身上也流淌著多囊性卵巢的基因,只因為他們沒有月經所以無法以亂經來表現,但這群男性會更容易有雄性禿、茂盛的青春痘等表現,我們稱這類男性為「男性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Male Equivalent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當這類基因所擁有相同的荷爾蒙狀態來到男性身上時,狀況就完全不同了,這樣雄性素特別高昂的男性不只生育能力完全正常之外,他們也會更強壯、更有侵略性,如此陽剛的特質其實在兩性的求偶中是具有吸引力的,這種隱性的演化優點其實為許多人忽略,但這就是多囊基因能持續在族群中傳遞的原因之一。

綜觀以上人類學、演化學跟醫學的綜論,這也是為何我自從深入研究多囊之後,我在診間都跟多囊女孩說「妳的多囊性卵巢是一種體質,而不是疾病」。正因為多囊是一種環境適應上的體質,只是面對了現在不正常的飲食環境下,遭遇到了一個「時代上的挫折」,我們就更應該從生活習慣、食物、運動跟營養素等根本的解決方法來做調整,而不是一味的用藥物治療。這些生活方式跟營養素的介紹,其實我也都整理在我的「多囊性卵巢實戰攻略班」裡面,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多囊女性們。(本文圖片由大象醫師提供)

參考資料

1.Azziz R, Dumesic DA, Goodarzi M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 ancient disorder? Fertil Steril. 2011 Apr;95(5):1544-8. doi: 10.1016/j.fertnstert.2010.09.032. Epub 2010 Oct 27. PMID: 20979996; PMCID: PMC3164771.

2.Charifson MA, Trumble BC.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 environmental mismatch disorder. Evol Med Public Health. 2019 Mar 26;2019(1):50-63. doi: 10.1093/emph/eoz011. PMID: 31367382; PMCID: PMC6658700.

3.Dumesic DA, Padmanabhan V, Chazenbalk GD, Abbott D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s a plausible evolutionary outcome of metabolic adaptation. Reprod Biol Endocrinol. 2022 Jan 10;20(1):12. doi: 10.1186/s12958-021-00878-y. PMID: 35012577; PMCID: PMC8744313.

4.Di Guardo F, Ciotta L, Monteleone M, Palumbo M. Male Equivalent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Hormonal, Metabolic, and Clinical Aspects. Int J Fertil Steril. 2020 Jul;14(2):79-83. doi: 10.22074/ijfs.2020.6092. Epub 2020 Jul 15. PMID: 32681618; PMCID: PMC7382675.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30歲女性也要小心!子宮內膜癌發病率飆升 專家:這些生活習慣恐加速風險

每日健康
02

血便以為是痔瘡!他天天吃「排骨便當」釀大腸癌肝轉移

中天電視台
03

35歲男歌手心梗猝逝!其實有跡可循 「4症狀」危險了

三立新聞網
04

冷凍肉該如何保存?別再用保鮮膜包!專家建議改用「這1物」替代

優活健康網
05

輕忽0.5公分肺結節!30歲女教師一年後確診末期肺癌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屈公病非人傳人! 疾管署揭「感染症狀&防蚊要點」

健康醫療網

試管嬰兒補助擬年底前放寬!3 族群迎聖誕大禮

Heho健康

AI 輔助副作用!研究:醫生短期內技能退化、癌症辨識力降 20%

科技新報

40+開始潮熱盜汗、情緒不穩?掌握更年期6大警訊,中醫教你從生活、穴位調理

姊妹淘

楊柳颱風來襲!疾管署:颱風過後別輕忽...3步驟降低傳染病風險

信傳媒

吃錯蛋白質「可能讓你越減越肥」!營養師揭4大陷阱,實測2個月甩油2公斤

姊妹淘

攝護腺肥大治療新選擇 微創手術助擺脫排尿不順之苦

健康醫療網

蜂窩性組織炎隱形殺手不容輕忽 9大高風險族群要當心

NOW健康

6成肺癌患者沒抽菸習慣!肺癌權威揭「3件事」才是降低死亡率關鍵

優活健康網

愛吃鮪魚、鯊魚!婦血中汞濃度驚人 新生兒恐智力障礙

TVBS

不孕夫妻想懷孕該怎麼做?醫揭備孕療程失敗3原因:取卵不是越多越好

優活健康網

楊柳來襲防疫3步驟! 裝備齊全、水煮沸及清除孳生源

NOW健康

用香水蓋體味落伍了! 網友實測6種方式讓體味變清新

NOW健康

怕變「臭臭人」狂擦止汗劑?食藥署:反而可能中暑

中天電視台

視力突模糊、扭曲?當心黃斑部病變上身…2年內恐失明

中天電視台

跑步新手必看!「女性跑步裝備」怎麼準備?一次盤點3大必備物品

優活健康網

講座報名/眩暈耳鳴反覆惱人? 醫解析成因與保健秘訣

NOW健康

黃斑部病變險奪光明 醫:長者視力惡化別輕忽

台灣好新聞

台人一年吃掉10億顆安眠藥 醫示警:失眠是健康警訊

CTWANT

小時候的胖是胖!台灣每 4 名國小生過重,埋下慢病未爆彈

Heho健康

想預防血癌?專家點名「酪梨」富含葉酸 護血功效佳

中天電視台

快訊/「楊柳」快閃釀災!類鼻疽本土暴增5例 6旬男發燒多次就醫救不回

三立新聞網

癌末患者暴瘦真相:肝臟被迫釋放「惡訊號」,一點一滴吞噬病患肉體

科技新報

當「子宮外孕」找上門,有什麼症狀?我以後還有機會生寶寶嗎?

媽媽寶寶

沒洗牙後果超嚴重!牙菌斑搭血液跑全身…恐害動脈硬化

中天電視台

《鬼滅之刃》為何惹哭全台? 心理師解析炭治郎「長子宿命」:溫柔懂事是種詛咒

潮健康

備孕打排卵針痛、卵少、胚胎植入失敗不用怕!醫師破解3大備孕難題

華人健康網

台大醫院單孔機器人手術系統捐贈儀式暨機器人及創新手術中心成立 邁向智慧微創手術新時代強化臨床醫療量能

優活健康網

35歲男歌手心梗猝逝!其實有跡可循 「4症狀」危險了

三立新聞網

減醣瘦身卻越減越累?專家警告:極端飲食恐釀肌少症、糖尿病

三立新聞網

高齡族群當心!肺動脈栓塞難察覺 北榮桃分院醫籲注意這些症狀

中華日報

美女媽擠痘痘突「半邊臉動不了」 嚴重感染送急診!醫:小心死亡三角

CTWANT

年輕人大腸癌主因不是肉!醫揪「2大致癌推手」 過度防曬入列

常春月刊

7旬老翁心臟功能只剩15% 「這項裝置」輔助心導管手術成功續命 

健康醫療網

自律神經失調非真病症而是症候群 中醫從肝主疏泄陰陽失衡角度辨證論治效果佳

優活健康網

輕忽0.5公分肺結節!30歲女教師一年後確診末期肺癌

中天電視台

颱風天溫暖你的胃和心! 「快速咖哩飯」自製料理首選

NOW健康

更年期後「梨型身材」恐變蘋果型!專家:小心肝臟出問題

中天電視台

遭嘲笑GG像「食蟻獸」 海外學童返台割包皮重拾自信

CTW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