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健康壽命不是口號!食品業如何成為高齡生活推手?
撰文=編輯部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加劇,食品產業正面臨新的轉折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到了2050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0億,占總人口超過5分之1。這場人口結構轉變不僅影響公共衛生,也正重塑食品市場格局。業界觀察指出,中高齡族群未來10至20年內將成為驅動食品消費的主力,健康老化需求將成為產品創新與行銷策略的核心。
這場人口轉變,對食品業者來說是一場營養學與商業的雙重挑戰。如何提供符合年長者需求的高品質營養?如何讓產品真正切中老年族群的生活節奏與飲食習慣?這些問題,正成為產業的新關鍵字。
高齡營養不只是補鈣:全方位設計才能吸引新世代年長者
進入中老年後,肌肉流失與味覺退化是主要的營養挑戰。高齡者的營養需求遠不只「補鈣」。因年齡增長導致肌肉質量與力量流失的肌少症(sarcopenia)正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營養專家指出,攝取足夠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B12、鈣質與纖維等營養素,可有效延緩老化引發的肌肉衰退與認知下降。
根據《Just Food》報導,在英國等市場,含高蛋白、口感柔軟且方便食用的即食產品(ready meals)受到高齡族群青睞。GlobalData數據顯示,英國即食餐市場預計至2025年將達50億英鎊,銀髮消費力為重要推動因素之一。
味覺、口感、便利性:三大門檻決定高齡食品能否被接受
《Just Food》訪談多位營養師與產業專家指出,產品設計若僅強調「營養」,卻忽略「味覺與使用情境」,將難以在高齡市場真正落地。許多年長者因味覺與嗅覺退化,導致食慾下降;若產品缺乏風味或口感過於單調,即便營養豐富也無法持續食用。過硬的質地或難以吞嚥的口感,也讓許多產品被年長者「拒於口外」。因此,「好吃、好入口、易加熱」成為產品能否成功的核心三要素。
儘管健康零食通常鎖定年輕人,調查指出年長族群在歐洲地區的健康零食購買力甚至高於千禧世代。專家預期,「平衡營養又兼具享受感」的小包裝健康零食,未來將成為重要市場領域。
食品品牌策略調整:從行銷語言到通路部署
行銷語言錯置也是當前產業常見問題之一。許多品牌仍以年輕人為主要溝通對象,即使產品實際功能是針對年長者。例如蛋白質飲品,廣告中出現的常是健身男女,卻忽略了老年人對蛋白質的實質需求。專家指出,品牌應將銀髮族視為主力市場,以正向形象與實用語言與其溝通,才能真正提升產品接受度。
通路策略方面,除了大型超市與連鎖賣場外,品牌應積極佈局年長者常出入的場域,例如社區藥局、熟齡健身中心、保健機構合作平台等,並設計便於加熱、易開封的小包裝產品以因應高齡者使用習慣。
隨著「延長健康壽命(healthspan)」逐漸取代單一壽命延長目標,食品業已不再只是醫療營養的輔助角色,而是主動設計高齡生活的關鍵推手。《Just Food》報導指出,產品若能整合營養、口感與使用情境,並貼近銀髮族的生活需求,將有望搶下這波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龐大商機。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老了容易咬不動!日本研發「熟食軟化鍋」搶攻每年2千億日圓銀髮族飲食商機
▶「介護食品」怎麼讓高齡者吃得更好?甚至成為日本醫療與外銷政策?
▶當「銀髮友善」成為品牌禁忌:解構標章失靈背後的消費心理戰
參考資料
▶Ageing populations: is the food industry ready on ready meal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