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比特幣狂飆,4兆美元俱樂部開戰! 特斯拉、微軟買點這樣抓! 女神Jenny曝美股 ETF 懶人包3檔穩賺不踩雷!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熱度再起,隨著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逐漸鈍化,美股氣勢如虹,標普500與那斯達克指數接連創高。這波漲勢背後,兩大主角功不可沒——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與比特幣(Bitcoin)輪番發威,不僅市值雙雙站上4兆美元,更為整體資產市場點燃信心。
面對這場「美股+加密幣」的雙重盛宴,投資人紛紛想問:現在進場會不會太晚?該怎麼選對標的?還有沒有穩健又有爆發潛力的ETF可以卡位?
本篇邀請「美股女神」Jenny 深度剖析市場現況,為你打造下半年的投資操作劇本!
一、比特幣飆破12萬!加密資產主流化成真?
近期加密貨幣的飆漲,主要受惠於美國通過了三項重磅法案,包含《穩定幣天才法案》(Genius Act)與《澄清法案》(Clarity Act),為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多。
✅比特幣 vs 穩定幣:搞懂再投資
美股女神Jenny首先幫大家釐清了兩者的核心差異,比特幣(Bitcoin)價格波動劇烈,被市場視為領先的投機指標,而穩定幣(Stablecoin),則是為了在加密世界中扮演「現金」的角色。它與美元等法定貨幣1:1掛鉤,背後有真實的法定資產(如美元、美債)支撐,因此價值相對穩定,主要功能是價值儲存與交易媒介。
美國政府之所以支持穩定幣,是因為這有助於維持美元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增加市場對美元及美債的需求。
💡如何佈局加密貨幣概念股?
對於想切入加密貨幣領域的投資人,美股女神Jenny點名了三家值得關注的公司:
Circle (CRCL):作為穩定幣USDC的發行商,Circle在今年IPO後股價一度飆漲數倍,前景備受看好。
Coinbase (COIN):作為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是Circle發行穩定幣的合作夥伴,能從中分潤龐大的利息收入,堪稱是背後最大的受益者。此外,隨著市場交易熱度提升,其交易手續費收入也相當可觀。
Robinhood (HOOD):這是深受美國Z世代年輕人喜愛的券商平台,業務涵蓋股票與加密貨幣交易。未來隨著「代幣化股票」的發展,其潛力不容小覷。
二、科技巨頭市值大戰!輝達、微軟、蘋果誰能搶下5兆王座?
談到美股,焦點無疑是輝達、微軟、蘋果之間的市值競賽。
🔥 輝達(NVIDIA):AI 軍火商大爆發
輝達作為 AI 晶片供應鏈的核心角色,受惠於各大雲端平台建置資料中心需求,加上 H20 晶片開放銷往中國,市值向 5 兆美元邁進。
☁️微軟(Microsoft):雲端 + AI 雙引擎
整合 Azure 雲端與 Copilot 助理工具,成為 AI 應用的主要落地平台,市值緊追輝達。
🍎 蘋果(Apple):靠回購撐市值,AI腳步略慢
目前 AI 應用佈局相對落後,主要靠現金回購支撐股價,未來觀察轉型速度為關鍵。
現在買輝達,會不會太晚?財女珍妮這樣認為
美股女神Jenny認為,評估輝達這類高速成長股,不能只看當前的本益比,而應使用「預期本益比」。從分析師的預估來看,市場對其未來三到五年的營收與獲利成長仍持續上修。雖然中美晶片禁令存在不確定性,但H20的開放,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可能為兩國未來的談判釋出善意,這對整體大盤而言將是巨大的利多。
對於無法決定該選哪家公司的投資人,Jenny建議,直接購買涵蓋整體市場的大盤ETF,如SPY(追蹤S&P 500指數)或QQQ(追蹤Nasdaq 100指數),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最佳選擇。
三、特斯拉能逆襲?還是變成「落後王」?JC觀點
今年特斯拉股價表現不如預期,一方面受到川普可能取消電動車補貼影響,另一方面市場對其定位出現分歧。
空方說法:特斯拉就是家車廠,估值不該太高。
多方看法(木頭姐 Cathie Wood):特斯拉未來是 AI + 能源公司,看好 Robotaxi、人形機器人,喊出 2029 年目標價 2600 美元。
美股女神Jenny 分析:馬斯克的遠景雖吸引人,但落實速度常比預期慢,因此建議以「股價營收成長比」(PEG 或 PS Growth)來估值,若比值低於歷史平均,則進場風險較小。
🚀冷門黑馬:Rocket Lab (RKLB)
此外,市場上還有一匹黑馬Rocket Lab (RKLB),這家太空概念股因接到美國軍方與政府訂單,一年內股價翻倍。市場預期其未來數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1%。然而,Jenny提醒,該公司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預計到2027年才能轉虧為盈,股價波動劇烈,更適合以小額資金作為投機性佈局。
四、ETF怎麼選?新手 vs 老手這樣配置最穩
觀察近期美股 ETF 成交量,SOXL、TSLL、SOXS 等槓桿型ETF持續火熱,反映市場風險偏好轉強。
美股女神Jenny 建議依據風險屬性選擇配置:
結語:行情雖高,還有機會
儘管美股已處高檔,但在 AI 成長動能、美國政策轉向支持創新資產的大環境下,整體多頭格局仍未改變。投資人應根據自身風險屬性與資金配置,靈活運用個股與 ETF,掌握成長題材,同時做好風險控管,才能穩健參與這場未完待續的資本盛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