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上小睡暗藏風險?! 醫揭正確補眠時間與護頸姿勢
現代都市生活中,睡眠剝奪已成為普遍現象,許多人習慣在通勤時間進行短暫補眠。根據哈佛醫學院研究建議,控制在10至30 分鐘內的短暫小睡,能在接下來的2至4小時內 有效提升注意力、記憶力與情緒穩定度。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名個案,因為工作忙碌 上班壓力大,在醫療機構擔任會計張小姐,每天從早忙到晚,除了要核實帳目之外,還要仔細核對醫療器材相關訂單及不少代辦事項,再加上偶爾又有失眠狀況,上班途中有時在車上補眠一下。
醫療機構資深會計 張小姐接受訪問表示,有時候就是下班的時候比較晚啊,然後在捷運上或坐在公車上,其實就會因為沒有事嘛,所以就不自覺就會抱胸,然後就會想要閉眼休息,然後在那時間,就會不自覺頭就會開始靠在窗上,就不自覺睡著了,我覺得這樣也是造成姿勢的上面的不良。
高雄秀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陳哲義表示有的時候我們在這些公共交通工具上面的時候,都會想說趁機來休息一下,可能就會靠著窗戶啊,或者手抱在胸前啊,就這樣子小睡片刻,但是這邊要提醒大家說,可能要特別注意一下姿勢,不然往往會造成我們一些肩頸酸部酸痛或者是頸椎的問題。
通勤時間小睡是一個CP值很高,又可以讓自己一整天更有精神的好方法,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黃文謙認為選擇通勤睡眠的姿勢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我們雙手叉腰在睡眠的時候呢,手肘內部有一個是叫尺神經的神經,它可能會因為壓迫在我們的身體上,或者是手腕上面,那導致呢 它壓迫以後麻痺,然後手腕可能四五節的手指,就會產生麻痺不舒服的狀況。
其實車上補眠的時間、光線等因素,也有可能干擾大腦,對晚間睡眠的調節。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任 楊錚宜表示,捷運上有民眾睡了半小時,這個時候就這個睡眠會影響到你當天晚上11、12點,真的要入睡的這個睡眠驅動力,那反而會造成晚上沒有睡好,那最重要就是 如果你經常的在一上車就感覺很疲倦,很想睡覺的話,我覺得你應該要好好的,檢視自己的生活的型態。
資深醫藥記者 蔣志偉進一步指出NASA針對長程飛行員進行的實驗顯示,26分鐘的小睡能夠提升操作表現34%,主觀警覺度,更大幅增加100%。下午一點到三點之間的小睡,還能幫助大腦的海馬迴重整記憶,提升學習效率,趕走腦霧。
小睡的時間點必須拿捏得當。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顏郁珊指出當入睡時間超過 30 分鐘,人體容易進入深層睡眠,這時醒來不僅無法提神,還會產生所謂的睡眠惰性,導致腦袋遲鈍、心跳加快,甚至需要半小時才能完全清醒。也因此補眠不是越久越好,而是貴在精準,除了睡眠長度,補眠的時機也影響著身體節律。
不少民眾一直歪著頭靠著窗戶的時候,頸椎的神經根也有可能產生壓迫,產生麻痺不舒服、肩頸痠痛的情況,所以正確的選擇通勤時候,睡眠的姿勢也相當重要,使用一些小道具包含了,我們的頸枕來做一個睡眠,可以提升睡眠品質,也可以預防我們的肩頸痠痛。
若每天睡眠不足,慢性疲勞的狀態,才會讓你常常感覺疲倦,醫師強調,通勤小睡雖能提神,但時間、姿勢與生活作息都需兼顧,才能避免夜間失眠與肩頸痠痛等問題,適度調整生活型態,才能真正恢復精神、維持健康。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