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川普不是「孤立主義者」!《日經》指美國在太多地區建立「既得利益」:無法從任何區域「完全撤出」

放言Fount Media

更新於 07月03日04:40 • 發布於 07月02日10:12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自第二屆任期上任以來,因以「美國優先」為主要政策,常被稱作「孤立主義者」。不過,根據《日經》報導,在6月下旬川普對伊朗的轟炸行動之後,就沒有人會再把川普稱作「孤立主義者」。《日經》指出,美國這次對伊朗的攻擊,揭示了一個事實:無論誰當總統,美國都不會真正「退出世界」。

以下為《日本產經新聞》全文報導:

無法孤立的美國,全球既得利益太多,撤出成本代價高昂

如今,沒有人會再把川普總統稱作「孤立主義者」了。這個稱號原本就不適合他,而在6月下旬、與伊朗核開發計畫一起被摧毀的那一刻,這個稱呼也隨之消失了。

這次對伊朗的轟炸行動,延續了川普總統第一任期內的做法——2017年轟炸敘利亞、2019年斬首「伊斯蘭國」(IS)領袖、2020年擊殺伊朗革命衛隊高層等。

川普曾被冠以「愛國主義」「一國主義」「反歐洲主義」等抽象的標籤,在這樣的背景下,「孤立主義」被用來描述他,反而讓人驚訝。甚至在2003年他還是私人身份時,是否真的反對伊拉克戰爭都不明確。

對伊朗出手,國內反對聲音不多

這次對伊朗的攻擊,也揭示了一個事實:無論誰當總統,美國都不會真正「退出世界」。這種擔憂與其說是事實,不如說是謠言。

關於伊朗攻擊,美國內部的反對聲音非常有限。主要的反對者是川普第一任期的首席戰略官班農(Steve Bannon)與保守派評論員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而不是現任政府高層或多數共和黨議員。

原因之一在於,「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本質上不是堅持「不干涉主義」,而是追隨川普個人。這種對個人的忠誠,也反映在疫苗問題上——即使川普推動集體接種,許多疫苗懷疑者仍視他為精神領袖。

民主黨與主流輿論也未表現出強烈反對。所謂「孤立主義在美國受歡迎」這種說法,往往是旁觀者的誇大。這種偏見來自長期以來對「美國只關心自己」的既有印象。

近十到二十年來,有關「戰爭疲勞」的說法被過度渲染。真正導致民怨的,是伊拉克與阿富汗的地面戰爭——那是看不到盡頭的衝突,且犧牲美國士兵的性命。

但對空中攻擊,美國人就沒那麼敏感了。前總統歐巴馬曾轟炸利比亞,導致局勢惡化,卻仍順利連任。

如果美軍為了維持伊朗政權垮台後的治安,而動用地面部隊駐紮異地,那麼國內意見勢必分裂。但美國仍擁有足以改變世界的影響力——無論是空中介入還是援助(如對烏克蘭所為)。

美國的撤退:不是賣資產那麼簡單

即使動員地面部隊是美國人民無法接受的底線,也不代表美國會像90年代那樣對巴爾幹半島保持克制。當時沒有人懷疑美國在國際舞台的角色已經終結。

就算未來某天真的選出一位「純正的孤立主義者」總統,美國也未必能把「世界警察」的劍收回鞘中。理由之一就是「習慣」。

從1898年吞併菲律賓以來,美國形成帝國般的全球勢力範圍的時間,已經比未形成勢力範圍的時間還長(墨西哥讀者或許會問:為何不把時間推得更早?)

這樣的慣性根深蒂固,若真想撤退,將面對巨大的「沉沒成本」。美軍若要撤出東亞、歐洲、波斯灣、非洲的吉布地等基地,不僅後勤困難,還涉及國家面子與戰略平衡。一旦美國稍有退卻,中國必然迅速填補真空。

如今的美國,已在太多地區建立了既得利益,長久以來深耕不輟,想要脫身已經難以自拔。

在美國,真正的「孤立主義者」,指的是那些認為「我們本不該捲入這些重擔」的人,而非那些在數十年後才想要卸責的人。這也說明了為何即使是執政五年的川普,也無法讓美國的國際角色發生他支持者所期待的根本性變化。

從世界撤退,是一種幻想

新聞媒體經常忽略制度與現實的「慣性」。距離歐巴馬總統提出「重返亞洲」政策已經過去14年,距離美國因頁岩革命而「不再依賴中東」的說法也更早,但白宮至今仍對「改變伊朗政權」懷抱想像。

川普第二任期的首次出訪,依然選擇了波斯灣國家。美國在卡達仍放置著可能遭伊朗攻擊的資產,這本身就說明,美國根本無法從任何一個地區「完全撤出」。因此,「從世界退場的美國」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歷史上,有國家自願解體帝國嗎?

歷史上,真正自願放棄帝國體系的案例幾乎不存在。英國與法國是在國力衰退後才放手(法國甚至在1960年代還試圖阻止殖民地獨立);日本與德國是戰敗;蘇聯則是內部體制崩潰。

有些人認為,美國也終將像其他強權一樣走向退場,但這樣的說法忽略了「自我否定」的極端稀有性,因此其實機率非常低。

沒有人敢砍國防預算

「美國會退回國內」這種說法,通常是指從歐洲抽身。但如果美國對北約第5條(共同防衛)執行意願出現動搖,俄羅斯很可能會進行試探。

不過,把「美國從歐洲撤出」誤解為「美國從全世界撤出」,那只是歐洲視角的狹隘。這次對伊朗的軍事行動,應能終結這種過度延伸的推論。

無論如何,美國的國防預算龐大,沒有任何一位重要政治人物願意大幅削減。只要這個事實不變,美國自然會為其軍事實力尋找相對應的「任務」。

古希臘詩人荷馬說過:「鐵會吸引人的手。」若連標榜「美國優先」的總統都無法抵擋出擊的誘惑,那麼我們也無須期待下一任總統會更加節制。

圖片來源:美國白宮臉書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大二醫學生飛機上救人!遭質疑沒執業資格 他回應:我知道邊界在哪

CTWANT
02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台灣 石川縣捐100萬日圓助重建

中央通訊社
03

外媒揭川普拒賴清德過境美國 國務院回應了

NOWnews 今日新聞
04

日本鬼屋半白骨屍是台灣男遊客!警方證實了

NOWnews 今日新聞
05

川普拒賴過境是因北京抗議?中國外交部回應

NOWnews 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73歲老翁被騙1億日圓竟淪「詐團同夥」 假冒警詐取金融卡

鏡新聞

聯合國示警 加薩災情惡化恐重演上世紀非洲饑荒悲劇

中央通訊社

日官員:日美貿易協議保障日本享有晶片及藥品最低稅率

中央通訊社

救災不力小心!北韓「酷刑嚴懲」失職官員:最重可判死刑

TVBS

衛生當局:加薩戰爭死亡人數已突破6萬

中央通訊社

荷蘭禁以色列國安與財政部長入境 稱涉煽動暴力

中央通訊社

川普縮短俄烏和談期限 克宮宣稱仍致力和平

中央通訊社

27歲女子慘罹「胃萎縮」暴瘦只剩17公斤 悲慘身世惹哭網友

太報

一家三口吃完炒蛋中毒!實驗揭驚人原因 竟是「太愛乾淨」釀禍

CTWANT

川普促英國鑽探北海石油寶藏!專家不認同

NOWnews 今日新聞

因應生育率低落危機 中國公布向3歲以下幼兒發放養育津貼

上報

將成美國貨運巨無霸 美西美東兩大鐵路公司宣布將合併

太報

美日關稅協議各自解讀?無協議文件原因曝

NOWnews 今日新聞

中國餐飲.玩具進軍美國 大受當地消費者歡迎

華視新聞

美中瑞典談關稅之際 川否認想見習 疑藉機向京施壓

TVBS

韓國爭取美國降關稅 韓華集團提造船業投資案

路透社

日媒《共同社》獨家:日本國產長射程導彈12SSM-ER選定在熊本部署

新頭殼

氣候災害!歐水火交加 土伊2國熱破50度

TVBS

自民黨下野危機 黨內集體逼宮.趕石破下台

TVBS

台灣「大罷免」為何慘敗? 賴清德面臨哪些壓力?

德國之聲

川普烏俄停火期限.縮至12天!國際油價漲

TVBS

加薩戰爭已逾6萬巴勒斯坦人死亡 國際機構警告瀕臨飢荒

太報

一年不只春夏秋冬,研究:人類世正在改變自然節律

科技新報

日媒揭美日聯合兵推「核武威嚇中國」 防衛大臣駁斥:報導非事實

太報

茶鄉尼泊爾瘋咖啡 三星法國餐廳推自耕蔬食

TVBS

以稱加薩無飢荒 川普駁孩童在挨餓 將設食物中心

TVBS

爭取降關稅!韓擬擴對美投資.推造船合作 官員緊跟美行程

TVBS

紐約大樓槍擊案4死 凶嫌疑不滿NFL 遺書要求研究大腦

TVBS

傳關稅22%? 台股週二股匯雙殺收盤跌211點

華視新聞

還是不夠吃!日本令和米之亂 因「減耕」稻米產量腰斬

TVBS

少林寺有新方丈!原白馬寺印樂法師接任

NOWnews 今日新聞

澳洲小貨車渡河卡住 車底爬出超巨大鱷魚

NOWnews 今日新聞
影音

歐盟黑暗日!德法不滿屈服15%稅 法部長:當我傻瓜

鏡新聞影音

歐盟無牌可打 吞下苦澀的15%關稅

大愛新聞
影音

怒駁主動尋求川習會 川普:沒興趣訪中!是習近平邀我

鏡新聞影音

台關稅將掀牌 232條款衝擊全球晶圓鏈3/歐盟黑暗日!德法不滿屈服15%稅 法部長:當我傻瓜

鏡新聞
影音

賴訪美僅延後? 彭博:美考慮提供替代過境地點、時間

鏡新聞影音

台關稅將掀牌 232條款衝擊全球晶圓鏈1/南韓壓線送美大禮 提議數百億美元造船合作計畫

鏡新聞

德語媒體:被美中夾擊的歐洲

德國之聲

宏都拉斯總統候選人主張與台復交 中國重彈一中舊調

中央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