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逾百寶寶死於先天異常!醫籲擴大新生兒公費篩檢,罕病 SMA 有望納入

Heho健康

更新於 09月17日06:46 • 發布於 09月17日08:45 • 周佩怡
逾百寶寶死於先天異常!醫籲擴大新生兒公費篩檢,罕病 SMA 有望納入

2024 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為千分之 3.8%,連續 20 年高出日本、韓國等國,每年超過 600 位寶寶死亡,其中逾百位死於先天性畸形、變形與染色體成等先天疾病。醫師表示,包含嬰兒死亡率極高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龐貝氏症在內的 11 項新生兒篩檢加選項目篩檢率卻低於 75%,目前相關學會已聯合病團向國健署提案先將嬰兒死亡率第一名的 SMA 納入公費篩檢,結果預計年底出爐。

本月為嬰幼兒安全月與新生兒篩檢認知月,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中華民國人類遺傳學會、台灣母胎醫學會、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生兒篩檢中心、台北病理中心臨床病理部新生兒篩檢組、中華民國衛生保健基金會附設醫事檢驗所新生兒篩檢中心,今(17)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建議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應並進必選與加選項目,且呼籲國健署擴大公費新生兒篩檢項目。

台灣母胎醫學會名譽理事長蕭勝文表示,對比千禧年新生兒為 30 多萬位,目前每月新生兒僅 8、9 千位,推估今年總出生人口恐不到 12 萬人,凸顯每位新生兒健康的重要性。據調查,新生兒死亡前三大原因為早產、意外及先天性異常,其中先天性異常可靠新生兒篩檢,及早揪出疾病治療。

2 罕病早期篩治,延緩疾病惡化

國健署 2024 年統計,新生兒篩檢公費項目篩檢率目前已達 99.6%,但中華民國人類遺傳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簡穎秀表指出,部分新手爸媽因保險疑慮或對篩檢認知不足,延後或不進行加選篩檢。

以 SMA 為例,篩檢推出前 2 年受惠於篩檢中心無償提供,篩檢率達 93%,後續轉為自費變得乏人問津,近年篩檢率不到 75%,依台灣盛行率與出生人數推估,每年約有 1-2 位寶寶因此延誤就醫、危及生命,反觀美、英、法、德、日、韓均已將 SMA 納入新生兒篩檢常規項目。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SMA 病友協會創會理事長鐘育志也表示,SMA 患者一歲前一定發病,影響運動、吞嚥功能,須靠呼吸器、鼻胃管維生,2 歲前死亡率高達 80%,雖健保已給付基因治療、口服藥、背針 3 項治療幫助延緩疾病惡化,然 2017 年至 2022 年國際期刊資料顯示,症狀出現前接受治療預後越好,18 個月後能自行行走的比例為 100%,若待症狀出現才治療則低於 30%以下。

再以龐貝氏症為例,簡穎秀表示,若未即時治療,其 2 歲前死亡率 100%,經驗再豐富的醫師也難肉眼觀察新生兒內在問題,若出生 3 個月後才就醫,心臟已過於肥大,並出現呼吸急促、食慾差等症狀,但若接受新生兒篩檢,出生第 8 天也能揪出看似健康、實則患病的寶寶。

出生 3 週內為治療黃金期,新生兒篩檢助早期揪病

「目前國際共識為出生 2-3 週內接受治療,否則錯過黃金治療期。」鐘育志提醒,即使父母雙方帶因者檢查無異常,卻仍有近 2 成偽陰性可能,而新生兒篩檢可揪出 95%病人,因此建議新生兒篩檢搭配及早治療,可大幅提高日後存活率與生活品質。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曹伯年說明,新生兒出生 48 小時或餵奶 24 小時後抽驗少量腳跟血液,一週內即可得知結果,如為陽性,篩檢中心等醫療院所也會主動告知,以利儘早安排詳細檢查,第二週開始進行治療。

簡穎秀指出,相關學會已聯合罕見疾病基金會等病團,向國健署提案先將 SMA 納入新生兒公費篩檢項目,預計年底揭曉結果;龐貝氏症則為下一個提案目標。她也表示,現行 11 項加選項目總費用不到 2 千元,嘉義市、花蓮縣等縣市也有提供全額補助,建議新手父母應做長遠打算,接受完整新生兒篩檢服務。

國健署長沈靜芬回應,SMA 是國健署下一階段優先納入的新生兒篩檢補助項目之一,目前仍在研議中,專家已達成共識,正評估成本效益。至於能否在今年底前正式實施,她僅說還無法保證時程,一旦正式公告,將盡快對外說明。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做過產前檢查就不用新生兒篩檢?醫曝家長 3 大迷思!錯誤觀念一次釐清

新生兒患病 9 成無法存活!醫師解析什麼是「龐貝氏症」、症狀、治療與篩檢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泡麵會禿頭?營養師破解迷思 揭4大地雷:傷腎傷血管

CTWANT
02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3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