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膽管炎常誤當胃痛,延誤就醫嚴重恐引發敗血症

Heho健康

更新於 09月12日09:48 • 發布於 09月12日11:48 • 周佩怡

一名近六旬女性因餐後經常脹氣、上腹悶痛,後來因右上腹劇痛與高燒送醫,確診急性膽囊炎,接受抗生素治療後返家,不料一個月後病情急轉直下,出現黃疸、深色尿液、畏寒、反覆高燒,甚至有嗜睡現象,再被診斷為膽結石阻塞膽管,導致急性膽管炎,幸經腹腔鏡手術處理,病情才逐漸穩定。醫師表示,臨床上約 8 成膽囊炎是膽結石阻塞造成,但初期症狀常與胃病混淆,延誤就醫治療時機。

膽結石 4 類高危險群,有症狀盡快就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一般外科主任王俞傑說明,膽囊是儲存膽汁的器官,當身體需要消化脂肪時,膽囊會收縮,將膽汁精油膽管送入腸道。但如果膽汁濃縮、流動不暢,結合個人體質差異,長期下來便可能形成結石,若阻塞膽囊出口,會引發急性膽囊炎;若卡在膽管,可能造成黃疸與膽管炎。細菌一旦上行感染至肝臟,則有演變為敗血症的風險。

膽結石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但根據醫學文獻,肥胖、女性、40 歲以上及有生育經驗者為高危險群。王俞傑提醒,即使健檢發現膽結石卻未有明顯,可先觀察;一旦出現典型警訊如飯後右上腹痛、黃疸、灰白便或急性發炎反應,應及早就醫。

膽結石避油膩飲食,早期處理降低手術風險

王俞傑強調,膽結石一旦出現症狀,多半會反覆發作,且每次可能愈加嚴重,再加上現代人平均壽命延長,高齡患者病況反覆時,手術風險與併發症機率也隨之增加,因此對於有症狀的患者,建議盡早受手術切除膽囊,不僅能避免生活品質下降,也能降低日後手術難度。

他也提醒,膽結石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應避免過度油膩飲食,保持均衡營養,並定期健康檢查,以及早發現問題,減少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一般外科主任王俞傑

延伸閱讀:

膽囊一定非割不可嗎?急性膽囊炎痛三天就能「輕變中症」處置方式一次看

反覆上腹痛不是胃有問題?醫揭「這裡」問題比較大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泡麵會禿頭?營養師破解迷思 揭4大地雷:傷腎傷血管

CTWANT
02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3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