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自殺成兒少第二大死因,專家揭 4 大壓力夾擊「非抗壓不足」

Heho健康

更新於 09月05日07:41 • 發布於 09月05日09:41 • 周佩怡
自殺成兒少第二大死因,專家揭 4 大壓力夾擊「非抗壓不足」

明(6)日為心理健康日,根據衛福部資料,自殺已連續多年為台灣 15 到 24 歲年輕族群第二大死因,死亡率從 2014 年每 10 萬人 5.1 人上升為 2023 年 10.9 人,幾乎翻倍;15 歲以下自殺通報人次亦持續攀升。專家指出,這並非單一世代抗壓不足的結果,而是精神疾病盛行、家庭保護力下降、數位風險與校園高壓環境等多重因素交織所致。

根據最新全國自殺死亡資料統計,過去 18 年中,14 歲以下及 15 至 24 歲為唯二自殺死亡率仍持續上升的族群。2019 年至 2023 年間,14 歲以下自殺通報人次從 1,332 人增至 3,365 人,15 至 24 歲則由 7,909 人次上升至 13,244 人次,反映兒少心理健康狀況急劇惡化。

精神健康問題攀升,家庭支持網絡崩解

台大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張書森表示,自殺行為僅是冰山一角,底下有更龐大的自殺企圖與心理困擾。2019 年起憂鬱症等精神健康問題成為兒少自殺主因,台大醫院研究顯示,8 到 15 歲兒少精神疾病終身盛行率達 31.6%,其中焦慮症、睡眠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最常見。

家庭因素仍居兒少自殺次要成因、佔 34%,張書森表示,父母離異與親子疏離,使兒少失去情感支持,孤立感加劇自傷風險。台灣全國兒少安置聯盟秘書長廖士賢表示,安置機構兒少處境更嚴峻,因多有創傷經驗,約 25%曾有自殺意念,為一般兒少 2 倍,但照護人員缺乏完整自殺風險評估與介入訓練,且安置結束後資源常中斷,兒少難持續就醫身心科。

高壓校園成隱形推手,網路普及自殺觀念

校園中,學業壓力、霸凌與高壓管理模式長期存在,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指出,部分學校權威過高,使用嚴格監控與濫記過的管理方式。即使學生求助,也因導師與輔導老師職責模糊而讓求助落空;若校園缺乏安全設施,亦進一步增加高樓墜落的風險。

張書森說,網路使用普及,大量不當內容可能使自殺行為常態化,曾有調查發現,認同自殺是個人權益的比率增至 8 成,在年輕族群更加明顯,模仿效應與浪漫化敘事帶來隱憂。

近半自殺身亡學生未求助,醫:輔導資源不足

雖近年自殺身亡學生生前接觸校內外輔導資源的比例略為上升,但仍有 45%學生生前未接受任何協助。台大兒童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主任呂立也表示,全台兒童精神科醫師僅 316 人,心理諮商服務次數也受限,難以提供長期支持。

專家呼籲,政府應將兒少自殺防治列為公共衛生優先,並加大早期預防投資,包括強化心理健康促進、提升網路安全、提供高風險家庭支持服務等、增加專業人力培育;同時也須完善跨部會協作機制,避免資源斷裂,否則兒少自殺攀升的曲線恐怕仍將持續上揚。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台灣青少年自殺率低於美、加 但高於國際!研究:發覺情緒困擾、尋求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協助為關鍵

老年輕生、青少年自殺死亡率較去年增!專家揭四對策挽救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泡麵會禿頭?營養師破解迷思 揭4大地雷:傷腎傷血管

CTWANT
02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3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