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胖體質診間自覺「濕氣重」! 中醫:銀髮、上班族、青少年 專屬減重計畫
很多人明明飲食控制、運動都有做,體重卻遲遲降不下來;有人更覺得「喝水都會胖」。信義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指出,關鍵往往不在意志力,而是體質差異與生活習慣。要減重成功,必須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特性,才不會陷入速成失敗的惡性循環。
減重為什麼總是失敗?專家點出兩大原因
中醫師吳奕璇提到,許多上班族患者因為經常出差、外食,導致飲食控制難以落實,加上腸胃功能失調,更不容易瘦下來。
中醫師郭訓宏則提醒,另一個常見原因是「太急」。有些人期望一週瘦5公斤,但健康的速度應該是一週0.5~1公斤,循序漸進才能維持。
郭訓宏分享,一位年輕男性因為婚禮逼近,想要一個月狂減10公斤,結果用極端飲食法雖然短時間體重掉下來,但體力下降、情緒暴躁,還因為肌肉流失而復胖更快,最後不得不改採中醫調體質方式慢慢調整。
「喝水會胖」是真的?中醫解釋體質差異
中醫認為體質不同,代謝狀況也不同。
- 脾虛型:代謝水分差,喝水容易堆積,造成浮腫與「喝水也胖」的感覺。
- 胃熱型:吃很多卻不胖,因為消化太快、吸收有限。
郭訓宏形容,「脾虛就像家裡的抽水機壞掉了,水分排不出去,自然會堆在身體裡。」他提醒,這類患者即便少吃,體重也很難下降,必須先從改善脾胃功能著手。
如何辨別「易胖體質」?
常見特徵包括:舌頭有齒痕、手腳冰冷、頭暈腦脹、痰多難清,甚至容易有食慾不振或反胃感。這些都是脾虛或氣血不足的信號。
如果你覺得「早上起床就很累」、「中午吃完飯一定想睡」、「下午靠咖啡才能撐」,這些其實都是氣血不足、脾腎虛弱的信號,減重效果自然不佳。
不同族群的減重關鍵
- 青少年:三餐均衡,避免高糖飲料,不要為了追求偶像身材而過度節食。
避免含糖飲料,這樣才能在長高、長壯的黃金期打好基礎。 - 上班族:設定「番茄鐘」提醒自己多喝水、多起身走動,每日步行至少5000步。
一位女性患者,每天工時超過12小時,常邊吃邊改報告,最後不只消化不良,連經期都不規律。透過調整作息、午餐專心吃飯,體重才逐漸下降。 - 銀髮族:不必追求體重數字,最重要的是維持肌肉量,避免骨鬆與跌倒。
長輩應以「吃得夠蛋白質、適度阻力運動」為核心,不要過度節食。
日常3原則最重要
要讓代謝維持順暢,日常生活細節才是關鍵。
- 每天攝取體重×30~40cc的水
- 三餐專心吃飯,避免邊吃邊處理公事
- 規律作息,避免報復性熬夜
吳奕璇說,很多人減重挫折來自於只看體重數字,忽略了脂肪、肌肉與水分的變化。她建議患者可以搭配身體狀況分析儀或體脂計檢測,從身體組成來檢視,才能真正看見減重的進步。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