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談克欽獨立軍 插旗緬甸稀土抗中國壟斷
川普政府正考慮大幅調整對緬甸的政策,期盼藉此切斷中國對緬甸重稀土的獨占。知情人士透露,美方近來接獲多項建議,包括與軍政府談判、繞過軍方直接與克欽獨立軍合作,甚至考慮放寬關稅和制裁,聯手印度建立新的稀土供應鏈。雖然一切仍在初步討論階段,但這顯示美國持續在稀土戰略上對中國展開行動。
路透社報導,據4位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近期接獲多項建議,內容涉及大幅調整美國對緬甸的長期政策,目的是將緬甸龐大的稀土礦藏從中國手中轉向美國。雖然目前尚未做出決策,且專家指出相關計畫面臨重大後勤挑戰,但若真付諸實施,美方可能必須與控制重稀土礦區的少數民族武裝團體達成協議。
這些提案中,包括與緬甸軍政府展開談判,尋求與克欽獨立軍(KIA)達成和平協議,或繞過軍政府,直接與KIA合作。自2021年軍方推翻民選政府後,美方即避免與軍政府進行直接接觸。提出建議者包括美國商界遊說者、翁山蘇姬前顧問、KIA間接對話人士和其他外部專家。
消息人士指出,這些提案還包括放寬川普威脅對緬甸施加的40%關稅、解除對軍政府及其盟友的部分制裁、與印度合作處理自緬出口的重稀土礦,還有任命特使推動整體戰略。
上述建議曾於17日,在副總統范斯(JD Vance)辦公室內的1場會議中討論。與會者包括前美國商會緬甸分部主席卡斯提羅(Adam Castillo),他目前經營1間在緬甸活動的安保公司,與范斯的亞洲事務及貿易顧問會面,但范斯本人未出席。
卡斯提羅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他建議美方扮演「和平調停者」的角色,參考中國模式,促成軍政府與KIA達成雙邊自治協議。他說,緬甸的重稀土礦區被中國視為「金雞母」,而KIA等武裝團體對於被中國剝削感到不滿,願意與美方合作。
目前緬甸克欽邦的礦區為中國重稀土主要來源之一。卡斯提羅還表示,他多次呼籲美方與KIA合作,並納入美國、日本、澳洲、印度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特別是由印度負責資源加工,最終建立通往美國的稀土供應鏈。
對此,印度礦業部未回應路透的詢問。1位匿名印度官員表示,他不清楚川普政府是否與印度接觸過此議題,但強調若要落實相關合作,需數年時間建立完整的加工基礎設施。
川普陣營近期收到的1項稀土提案,其實更貼近拜登政府以來對緬甸的政策走向。這項建議由澳洲經濟學家、翁山蘇姬前顧問特內爾(Sean Turnell)提出。他表示,此舉目的在於鼓勵川普政府持續支持緬甸的民主力量。
特內爾指出,他今年稍早訪問華府時,曾與國務院、白宮國安會和國會官員會晤,並呼籲美方繼續與緬甸反對派站在同一陣線。他說:「其中1個重點是,美國可以透過像克欽獨立軍(KIA)這樣的團體取得稀土」,並補充KIA有意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尋求經濟多元化。知情人士透露,近幾個月來,美國官員已多次透過中間人與KIA就稀土議題展開非公開討論,但這些接觸先前從未對外曝光。
自政變以來,緬甸內戰持續,軍政府及其盟友已被迫撤出多數邊境地區,包括目前由KIA控制的稀土礦帶。有業內人士透露,美方官員曾在約3個月前,在KIA奪下Chipwe-Pangwa礦區後,接觸業界尋求克欽地區稀土產業的概況資訊。不過,這位消息人士也指出,要將礦石從偏遠山區運出、轉至印度並出口至美國,後勤難度極高。
熟悉克欽邦局勢的瑞典作家林納(Bertil Lintner)認為,美方想從中國眼皮底下運出緬甸稀土的構想「完全不切實際」,並指出這些礦區都靠近中國邊境,若要從那裡運礦去印度,只有1條路,中國肯定會插手阻止。
雖然如此,緬甸軍政府似乎有意與華府接觸,尋求打破長期孤立。若美方與軍政府接觸,將是對美國既有政策的重大背離。美方曾以軍方對羅興亞族的鎮壓行動為由,對緬甸軍事領導人祭出制裁,並認定為種族滅絕和反人道罪。
不過,川普上周解除對多名緬甸軍政府盟友的制裁名單,但美國官員強調,這不代表華府對緬甸的政策有重大轉向。白宮對上述內幕未發表評論。知情人士表示,相關討論仍處於初步探索階段,川普政府對介入緬甸複雜內戰仍抱持審慎態度,最終可能不會改變現行政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