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擊敗德國!澳洲2000億採購最上級護衛艦
[NOWnews今日新聞] 澳洲計畫斥資100億澳幣(約1971億新台幣)採購11艘新型巡防艦。澳洲國防部昨(5)日證實,確定由日本三菱重工的升級版「最上級」護衛艦勝出,雙方正就採購合約做最終磋商,預計明(2026)年起開工建造、5年後陸續成軍服役。這將是日本二戰之後最大一筆軍售案。
安倍政府修改武器出口原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盟軍無條件投降後,日本新政府於1946年11月制定新憲法,並於1947年5月實施,日本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力與不保持陸海空三軍軍力,並以「專守防衛」作為防衛政策。1967年4月,佐藤榮作政府提出武器出口的3項基本原則,明定「不向共產主義陣營出售武器;不向聯合國實施武器禁運的國家出售武器;不向正在發生或可能發生國際爭端的當事國出售武器」。
1976年三木武夫內閣擴大適用範圍,新增3原則對象以外的地區,也不出售武器。隨著冷戰結束,國際地緣政治格局改變,日本主要盟國美國希望日本能承擔更多盟邦的國際安全責任,日本逐步放寬武器裝備的出口限制。
2014年4月1日,安倍晉三內閣通過「防衛裝備轉移3原則」,包括禁止向爭端當事國或在違反聯合國決議的情況下,進行出口或轉移;出口僅限有利於和平貢獻和日本安全等情況,並進行嚴格審查;在確保不將防衛裝備用於其他目的,以及不再轉移至第三國的情況下,原則上認可出口。為了與義大利、英國合作研發第六代戰機,2024年3月日本再度放寬武器出口限制,能將戰機出售給簽有《防衛裝備和技術轉讓協議》的國家。
日本企業保守 武器外銷欠缺成績
儘管日本武器具備高科技特性,但日本武器外銷欠缺實質成績,武器出口限制放寬後,參與競標失敗的有蒼龍級潛艦參與澳洲潛艦標案、P-1海上巡邏機參與英國反潛機案、FPS3防空雷達參與泰國標案、C-2運輸機參與紐西蘭新一代運輸機等案。另外,為了監控廣大的印度洋,2016年時傳出印度有意採購12架US-2水上飛機,但由於印度認為每架US-2價格1.13億美元價格過高,而推遲採購。
2016年澳洲採購12艘潛艦案價值約1.8兆台幣,日本提出當時最先進的蒼龍級潛艦,但最後敗給法國造艦局(DCNS)的「短鰭梭魚級」(Shortfin Barracudas class)方案。日本失利原因在於製造商三菱重工欠缺國際軍火出口案經驗,日本企業堅持在國內製造,對技術轉移態度保守等,面對法國對手承諾提供技術授權製造,可為澳洲當地創造2,900個工作機會,切中澳洲方面要求能創造就業機會的需求,日本方面輸給歐洲廠商並不意外。
日本積極爭取澳洲巡防艦訂單
為了淘汰老舊的巡防艦,澳洲估計投入金額約100億澳幣採購11艘新巡防艦,預計今年決定得標廠商,新艦預計2029年開始交付。日本海上自衛隊派出最先進的「最上級」護衛艦「矢作號」,今年6月5日停靠澳洲北部的達爾文港,隔日邀請澳洲海軍相關人士在艦上晚宴。
「最上級」護衛艦標準排水量3,900噸、滿載排水量5,000噸,配備OPY-2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武器包括一門MK-4型5吋62倍徑砲、2座MK-4型8聯裝垂直發射器、HOW-303魚雷發射器、2具17式4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1套海公羊(Sea RAM)近迫防禦系統、2具12.7公釐遙控武器站。「最上級」護衛艦採用能夠降低雷達偵測的匿蹤外型設計,由三菱重工建造,預計建造12艘,首艘艦「最上號」已於2022年服役。
日本「最上級」競爭對手為德國提出的MEKO-A200型巡防艦方案。 MEKO型是德國設計專為外銷用巡防艦,透過模塊化系統安裝各種武器裝備以滿足不同的客戶。
MEKO A-200有防空型與反潛型兩種,防空型滿載排水量3800噸,採模組化設計可搭載海公羊近迫防禦系統、Mk-41垂直飛彈發射系統、4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等。MEKO A-200防空型可選配美製SPY-1F相位陣列雷達/STIR照明雷達,或是荷蘭APAR主動相位陣列雷達/SMART-L長程3D電子掃瞄雷達等偵測/射控系統組合。反潛型則無配備相位陣列雷達。
雖然「最上級」護衛艦技術先進,但MEKO A-200為澳洲海軍現役安扎克級巡防艦(Anzac-class frigate)的升級型,與澳洲海軍現役裝備延續性高,成為日本競爭的最大劣勢,因此日本派艦訪問澳洲,無疑希望讓澳洲軍方能直接體驗「最上級」護衛艦的便捷性,以緩解澳洲對選用日本船艦的疑慮。
澳洲最後選定日本方案作為新一代巡防艦,前3艘在日本建造,後8艘在澳洲建造,澳洲採購的升級版最上級(升級型FFM)護衛艦,除排水量上看4800噸,也確定加裝多達32單元垂直發射系統,成功創下日本二戰以來繼軍售菲律賓除役的護衛艦後,再次外銷軍備的紀錄。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