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青少年走出情緒風暴有解!3 大解方輔助孩子開口談心裡話

Heho健康

更新於 09月04日06:30 • 發布於 09月04日08:29 • 劉一璇

暑假過後,湧現一批青少年到身心科就診,有些青少年暑假期間乏人管理,像脫韁野馬般失序,不只頂撞父母甚至以生命威脅,這些青少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又該如何協助他們走過不卡關?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主動或被迫走進醫院的身心科,有些是因為不想上學,有些是人際關係出了問題,還有些是情感上的困擾。很多人會說,青少年本來就比較叛逆吧?但事實可能比想像的嚴重,有太多成年患者因為青少年時期創傷沒有被好好照顧,在職場、親密關係和婚姻中重複著相同的痛苦模式。相反的,那些在青少年時期就學會面對情緒、尋求協助的孩子,往往展現出驚人的韌性。因此,一起了解如何面對情緒、接住情緒和處理情緒,對家長和孩子而言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功課!

為什麼青少年特別容易「情緒風暴」?生理、心理、環境三大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告訴我們一個驚人數字:每 6 個 10-19 歲的青少年中,就有 1 個正在經歷精神心理問題。在台灣,自殺死亡常為十大死因之一,在全人口中,自殺死亡從 2010 年開始便已退出前十大死因,但在 15-24 歲年輕族群死因中,卻始終佔據死亡原因的前三名。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正在掙扎的年輕生命。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袁瑋常在診間聽到父母提出這樣的困擾:「醫師,我不知道我女兒怎麼了。以前那個愛說愛笑的孩子,現在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我想跟她聊天,她就一臉你們都不懂我的表情。我沒有給他壓力啊,怎麼還是這樣?」

袁瑋指出,青少年特別容易有「情緒風暴」,可以從生理、心理、環境三大原因來看:

  • 生理
    想像一下,如果給一個小孩一把鋒利的刀,但他還不會控制力道,會發生什麼事?青少年的大腦就是這樣。荷爾蒙像海嘯一樣席捲而來,負責情緒的「邊緣系統」被強烈刺激著,但負責冷靜思考、控制情緒的「前額葉」卻還沒發育完成,這就像是油門踩到底,煞車卻還沒裝好。
  • 心理
    可能是忽冷忽熱的同儕關係、社群媒體上無止盡的比較、「我到底是誰?」的身分認同焦慮,又或是想獨立又想被保護的內心矛盾。
  • 環境
    家庭內或社會上的變化都會影響到青少年,這個時期開始有許多想法,卻未必能被聽見,這種受到影響卻無力改變的狀況容易引起困惑、無力、挫折等感受。但對於尋求專業協助,社會普遍仍有污名化的擔憂。

情緒問題「早期介入引導」並「接住」非常重要

袁瑋說明,許多家長的想法都是:等他長大就好了!然而,研究顯示,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如果沒有妥善處理,會像影子一樣跟著孩子一輩子。

有太多成年患者因為青少年時期創傷沒有被好好照顧,在職場、婚姻中重複著相同的痛苦模式;相反地,那些在青少年時期就學會面對情緒、尋求協助的孩子,往往展現出驚人的韌性。他們知道遇到困難時該找誰求助,也更懂得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三大解方」交叉使用、練習,可有效幫助青少年走過一次次情緒風暴、學會照顧心理健康

‧政府能做什麼?

  • 轉介、求助系統要順暢:台北市 1999 轉 8858 諮詢專線、衛福部 24 小時「1925 依舊愛我」安心專線,提供青少年諮詢,各學校也有諮商輔導中心,目前衛福部也提供 15-45 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民眾,每人 3 次免費心理諮商。
  • 全民心理教育與推廣身心健康:從小培養心理健康觀念,特別是成人的壓力管理、溝通方式與對心理健康的重視,會深深影響孩子。
  • 注意媒體影響力:媒體對形塑對世界和自我觀念、同儕認同的青少年,有不小影響力,政府無法干涉媒體,但可以引導或引進傳達包容、獨立思考的內容。

‧年輕人自己能做什麼?

  • 善用資源:這一代年輕人比父母更重視心理健康,這是好事。學校輔導室、身心科門診、心理諮商所,還有許多優質 podcast、網路資源或書籍,都是很好的選擇。
  • 尋找榜樣:如果覺得大人不理解,不妨找值得信任的前輩 (學長姐、堂兄姐),他們可能有過相似的經歷。
  • 學會和家人溝通:選擇大家都不忙的時候談心裡話,也要理解父母可能需要時間消化,他們那個年代沒有心理健康的概念,多給彼此一些耐心。

‧家人能做什麼?
袁瑋說明,從小扎根心理健康教育就像教孩子刷牙預防蛀牙一樣,心理健康也需要從小培養,特別是大人的情緒管理方式,孩子都在默默學習。

  • 理解與接納:荷爾蒙與大腦發展的變化會讓孩子顯得矛盾或叛逆,試著從他們的觀點理解,不要急著「教他正確的想法」。
  • 培養關係:除了糾正是否有輕鬆的相處時間?例如一起運動、看劇、聊時事。先有關係,才有影響力。當聽到意外的想法時,不要馬上否決,保持好奇心試著理解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想,或讓他們試著以不同角色可能會如何去想同一件事,訓練孩子分析和同理的能力。
  • 尊重與支持:尊重未必代表認同,而是接納孩子有不同想法。同理他們的感受,這樣他們才能信任你是可以開口的後盾。
  • 不要害怕專業協助:常遇到家人阻礙青少年看身心科,深怕依賴藥物,但小問題不處理可能變成大問題,除了開藥,個別心理或家庭諮商都很有幫助。有時家長陪同卻不敢進來,或孩子不讓家長進診間,青少年看門診有時會需要自己與醫師談,比較能表達自己想法,請放心如果是危險狀況,醫師一定會跟家人說。

袁瑋提醒,父母若能成為「安全的避風港」,孩子就更有勇氣去探索、嘗試,遇到困難也敢來求助。青少年正處在充滿矛盾與變化的階段,但研究顯示,只要他們能感受到「自在與人相處」「知道別人對自己的期望」「對生活有掌控感」,性格就會往正向發展,情緒更平穩、做事更認真負責。父母不需要成為「完美父母」;成為「可以一起分享心情的父母」就已經足夠。最重要的是,家長也要照顧自己,因為身心健康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與最大的祝福。

文/劉一璇、圖/Cheryl

諮詢專家: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袁瑋

延伸閱讀:

青少年自殺創新高,每小時4人尋短!心理師:容許冒險才能避免遺憾

父母憂鬱或焦慮,孩子也憂心!哈佛研究:越擔心父母情緒健康的青少年越不願向父母求助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泡麵會禿頭?營養師破解迷思 揭4大地雷:傷腎傷血管

CTWANT
02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3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