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圈搶人玩真的!Meta、Google火力全開 OpenAI撒15億美元留才
OpenAI近期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爭奪戰中,祭出破天荒的留才手段,宣布將在2027年前,向約1,000名研究與工程部門的現有及新進員工發放每人150萬美元獎金,總成本超過15億美元。這項消息最先由Hyperbolic Labs共同創辦人金宇辰(Yuchen Jin)在X平台曝光,他分享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的內部信件,強調這筆獎金會在兩年內全數發放,即使是新進員工也能立即成為百萬富翁。這波動作發生在備受關注的GPT-5發表前夕,焦點也意外從新模型轉向了OpenAI的大手筆。
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這筆獎金鎖定核心技術人員,目的在對抗Meta等公司頻繁的挖角行動。科技巨頭為了爭奪頂尖AI人才,不惜投入數十億美元,因為普遍認為掌握人力優勢者,將主導未來AI的發展。OpenAI的策略背後,是強大的資金支撐,目前OpenAI公司每週活躍用戶已達7億,年經常性收入達130億美元,並已獲得83億美元融資。
Meta則是在這場競爭中最積極的對手。由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主導的「收購或挖角」計畫,在Llama 4「巨獸」(Behemoth)模型延宕及收購案受挫後,轉向直接網羅人才,甚至投入「數千億」美元興建資料中心,打造無可匹敵的硬體資源。
Perplexity執行長斯里尼瓦斯(Aravind Srinivas)回憶,有Meta研究員在招募時直言「當你有10,000個H100 GPU再找我」,凸顯Meta在硬體資源上的優勢。
7月1日,Meta成立「Meta超級智慧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MSL),並網羅前GitHub執行長傅里曼(Nat Friedman)、前Scale AI執行長亞歷山大(Alexandr Wang)等明星級人才。Meta在短時間內至少挖走八名OpenAI研究員,甚至讓OpenAI研究長馬克(Mark Chen)在內部備忘錄中形容「像是有人闖進家裡偷東西」,顯示雙方競爭的激烈程度。
這場搶人大戰的波及範圍相當廣,新創公司Windsurf就是典型案例。原本OpenAI計劃以30億美元收購,卻因最大投資者微軟(Microsoft)反對智慧財產權條款而破局,最後被Google以24億美元「收購式挖角」,將核心團隊轉入DeepMind。
Windsurf第二號員工奈爾(Prem Qu Nair)透露,最終收益僅剩當時股權價值的1%,也因此在Hacker News上掀起對「股權風險」的熱烈討論。
與此同時,矽谷大型科技公司一邊裁員、一邊提高AI人才薪酬。微軟在7月裁減9,100名員工,卻願意給AI工程師高達28萬4千美元年薪。甚至有Xbox經理建議被裁員工用AI尋求情感支持,此舉遭前製作人痛批「毫無人性」。內部則將這類離職歸為「良性流失」(good attrition),顯示資源正加速集中到AI領域。
除了金錢攻勢,Anthropic展現了另一條有效路線。創投公司SignalFire的研究顯示,Anthropic工程團隊的擴張速度是人才流失的2.68倍,高於OpenAI與Meta。執行長阿莫代伊(Dario Amodei)表示,他不會用天價與對手競爭,而是依靠使命與文化留才,因為「認同公司理念」是金錢買不到的。
相較之下,有些新創則選擇高壓文化。例如Cognition.ai在收購Windsurf後,執行長吳兆鵬(Scott Wu)直接告訴新員工,公司「不相信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提供買斷方案給不願承受高強度工作的人,展現出完全不同的人才策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