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薪」情兩極化!AI人才高薪直逼NBA球星,電腦科學畢業生卻連面試也碰壁
重點一: AI研究人員成為科技巨頭搶奪的挖角對象,薪資待遇已上看2.5億美元,堪比NBA頂尖球星。
重點二: 資深程式設計師因科技公司裁員而進入就業市場,使得電腦科學畢業生就業競爭空前激烈。
重點三: 為應對嚴峻的就業市場,許多應屆畢業生選擇攻讀「恐慌式」碩士學位,以延後就業並提升自身競爭力。
Meta、微軟、Google和 OpenAI等科技巨頭,正以沒有上限的天價薪資,爭先恐後網羅AI研究人員。 這場「人才軍備競賽」的瘋狂程度,讓AI研究人員的身價從百萬美元飆升至數億美元,堪比NBA頂尖球星。
年僅24歲的AI研究員麥特·迪特克(Matt Deitke),在今年夏天便收到了 Meta 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親自開出的天價合約,招攬他加入 Meta 的「超智慧」AI團隊。
起初,Meta 提供的4年期總值1.25億美元的股票與現金方案,並未能說服他離開自己創辦的新創公司。但在祖克柏親自與迪特克會面談判後,Meta將報價加碼至高達2.5億美元,第一年薪資更上看1億美元,最終讓迪特克點頭。相較之下,NBA 球星史蒂芬·柯瑞(Stephen Curry)最新的四年合約,總金額甚至比迪特克的協議還少了3500萬美元。
與此同時,各大科技公司間頻繁挖角「AI自由球員」的行動,社群媒體上甚至出現了類似體育界球員交易的新聞專頁,例如線上串流平台 TBPN,模仿體育新聞ESPN的播報規格,以詼諧的方式報導 AI 領域的人事異動,讓這場人才戰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這場人才戰的背後,是技術專業人的極度稀缺性。 與傳統軟體不同,AI 系統的開發需要龐大的數據運算能力,但只有少數公司掌握相襯的資源與資金,使得具備最先進知識與經驗的專家極為罕見,成為市場上最搶手的資產。
而自從 OpenAI 推出 ChatGPT 後,這場競爭變得更加白熱化,頂尖人才的議價能力也達到了新高度。即使花費天價招募人才,這些市值動輒破億的科技巨頭們深信,哪怕一個微小的技術突破,也將是天文數字的回報,這筆投資就絕對值得。
延伸閱讀:祖克柏AI策略引爆大混亂:超級智慧實驗室「一拆四」、高層走人、老鳥鬧離職⋯發生什麼事?
逃避可恥但有用?畢業生轉攻「恐慌式碩士」提升競爭力
然而,對比頂尖 AI 人才身價水漲船高,初階程式設計師的就業市場卻面臨截然不同的景象。
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自2022年以來,科技業經歷了2年的大規模裁員潮, 超過40萬名經驗豐富的軟體工程師被釋放到市場上,讓應屆畢業生必須與這些資深前輩競爭有限的職位 。許多電腦科學系的畢業生表示,他們在求職過程中投遞了數百封履歷,卻大多石沉大海,這種供過於求的現象,讓過去被視為金飯碗的學位光環逐漸褪色。
在求職碰壁的現實下,許多電腦科學系畢業生開始採取 「恐慌式碩士」(panic master's) 的策略。這些人選擇延後進入就業市場,轉而申請研究所碩士學位,期望在經濟和就業環境好轉時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
根據統計,雖然電腦與資訊科學在所有學科中,碩士學位入學人數相對較少,但成長率卻是各學科中最高的。
例如,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電機工程與電腦科學碩士課程,在今年度的入學人數便大幅增加,從前幾年的240多人激增至300人以上。攻讀碩士學位成本不菲,但相關數據顯示,擁有碩士學位的軟體工程師,平均年薪通常比學士學位者高出數萬美元。
這種「以時間換取空間」的選擇,讓畢業生能在學術上強化專業知識,也能在激烈的就業市場中,為自己增加談判籌碼與競爭力。
延伸閱讀:AI教父Hinton拋「AI母親」論:將母性本能植入AI才是唯一安全未來!為何遭李飛飛反對?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蘇柔瑋
資料來源:New York Times、Business Insider 、Investopedia
延伸閱讀
今年最強卡王來了!「中信uniopen聯名卡」強勢誕生,解析羅智先背後3大盤算
7-11飲料變便宜了!茶裏王等6款飲品8/20起降價1元,開「無糖飲料免貨物稅」業界第一槍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