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福特上調關稅成本至30億美元,下修2025財測,盤後股價應聲下跌3%
面對美國加徵的進口關稅與原物料成本壓力,福特 (F-N)將2025年全年預估的關稅衝擊自25億美元上調至30億美元,導致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約3%。儘管汽油車與油電車銷量穩健,但包括電動車虧損與鋁鋼價格上漲等因素,將面臨營運挑戰。
關稅影響加劇
Ford 於第二季承受了8億美元的關稅成本,並表示全年影響可能達30億美元,高於先前預估的25億美元。
執行長 Jim Farley 指出,正與白宮保持「每日聯繫」,希望在零件關稅議題上獲得緩解,「我們認為談判若順利,有可能釋出許多正面效應。」
財務長 Sherry House 表示,這次調升預估是因為美國對墨西哥與加拿大的關稅維持高檔,加上鋁與鋼鐵的進口稅依然居高不下。
獲利預測下修
Ford 原於今年2月預估全年調整後EBIT(稅前息前利潤)將落在70億至85億美元間,如今下修為65億至75億美元。第二季EPS為0.37美元,雖年減21%,但仍優於分析師預期的0.33美元。
本季淨損為3,600萬美元,主因為取消三排座電動SUV的專案支出與召回行動所致(相關成本5.7億美元)。
EV 與軟體部門虧損仍是最大挑戰之一,該業務本季虧損達13億美元,全年虧損上看55億美元。再加上今年9月起,美國將取消7,500美元的消費者EV稅收抵免,預期將進一步壓抑EV銷售成長。
優勢與挑戰並存
Ford 在美國販售車款中有約80%為本土生產,較其他底特律車廠多出25%,受到關稅衝擊程度相對較輕。
相比之下,通用汽車(GM-US)第二季關稅成本達11億美元,全年預估影響達40至50億美元,Stellantis (STLAM-MI)則預估全年負擔17億美元。
儘管 Ford 本土化程度高,仍無法避免金屬原料與稀土磁鐵等零件進口成本上升的壓力。供應鏈中斷與原物料價格波動也影響其整體營運穩定性。
市場策略奏效
第二季 Ford 營收達502億美元,年增5%。主因為推出「0元頭期款、0%利率、90天免付款」促銷活動,成功拉抬燃油車與油電車銷售,其中燃油車年增15.5%。
但分析師指出,雖然營收亮眼,「利潤率下滑仍顯示出潛在成本壓力仍在。」
品質問題與召回風險仍是執行長 Farley 上任以來的重點改革課題之一。根據報導,Ford 依然是美國召回量最高的汽車品牌之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