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率攀升,「心理健康急救」開訓!一般民眾也可救心
自殺率近年持續攀升,去年睽違 14 年再度進榜國人十大死因,研究也顯示,每 5 位國人就有 1 人可能罹憂鬱與焦慮,但現在一般人也可以協助急救。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在衛福部支持下,將於今(4)日正式啟動「心理健康急救」課程,首批 24 名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及毒品危害防治中心人員率先受訓,年底前將擴大這類受訓者至近 200 人;未來也將持續推廣至社區及一般民眾,建構完整社會安全網。
精神疾患盛行率升,自殺重返十大死因
根據中研院研究,台灣成人常見精神疾患(以憂鬱、焦慮為主)的推估盛行率,從 1990 年的 11.5% 上升至 2010 年的 25%,2020 年也有 20.03%,約每 5 名成人就有一人罹病。然而,國衛院研究顯示,83%憂鬱民眾認為醫療照護隨手可得,卻只有 27%真正求助。
台大公衛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張書森分析,因社會普遍仍存在污名化,許多人即使受困於情緒或精神症狀,也擔心標籤而延遲求助。現在推出的心理健康急救課程,正能訓練一般人可立即執行「第一線支持」,避免悲劇發生。
心理急救從醫療推廣至社區,瞄準高風險接觸族群
心理健康急救課程是由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華心)自澳洲引進,台灣是全球第 30 個引進國家。澳洲經驗已佐證,心理健康急救能提升民眾對心理健康的知識、信心與介入意願。
華心心理健康急救計畫專案經理、諮商心理師張瓈文表示,急救員未來可接受進階講師培訓,負責後續人力培養。目標每年至少培訓 1,000 名急救員,推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化。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柏熹表示,該計畫已納入行政院「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114-119)」,將先鎖定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人員,今年目標完訓 200 人、心衛中心從 61 處增加至 70 處,預計 2、3 年內完訓 1,500 人、佈建共 100 間心衛中心。華心總幹事藍素禎表示,未來也將提供警消、村里長和社福團體等「第一線接觸高危險群」對象免費培訓,期望建立社區防護網。
急救員經驗:從「勸說」到「傾聽」
課程正式開課前,已先展開 4 個月的試教,已培訓將近 300 名急救員,其中義大國際高級中學是第一個主動爭取開設團體課的單位。該校行政營運長劉玟秀表示,本次課程為「社會情緒學」課程重點之一,盼強化教師辨識與因應學生心理健康需求。
參與試教的學員分享,過去遇到朋友表達輕生念頭時,往往急於勸說「去做心理諮商」,卻忽略對方抗拒與陌生人交談的心情。經過課程訓練後,她學會先專注傾聽,建立信任,再引導進一步的求助。
張瓈文說明,此次課程屬成人協助成人的標準課程,包含 12 小時的理論與角色扮演演練等,強調學員能將行動落實於真實場景;今年 11 月、2028 年將再分別引進成年人協助青少年、老人課程。她表示,一般成年人只要具備中文識讀和口說能力,都可報名接受培訓。
心理健康急救「五字口訣」:
傾:接觸並評估當事人狀況,觀察是否有自傷或攻擊風險,並給予協助。
聽:非批判性傾聽,給予表達空間。
給:提供情感與實質支持,例如陪伴或協助日常事務。
鼓:鼓勵尋求專業協助。
勵:鼓勵當事人尋求其他支持,例如向親友傾訴心事或自助策略。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心理也有 CPR 急救法!「傾、聽、給、鼓、勵」助人擺脫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