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法比較最新研究:想短期快瘦推隔日斷食!不想復胖,千萬別「想吃就吃」!
斷食減重方法百百種,從 168、五比二輕斷食 到隔日斷食等,人人都想知道哪一種最有效。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指出,根據 2025《英國醫學期刊 BMJ》研究,不論是哪一種斷食方式,只要能堅持下去,平均都能減下 2–3 公斤,還能改善血壓、血糖與膽固醇。真正關鍵,是能不能找到一個「在對的時間空腹」的生活規律。
短期亮點:隔日斷食勝出
研究分析 99 項臨床試驗、6,582 名成人,結果發現,短期(小於 24 週):隔日斷食效果特別明顯。
- 比持續性熱量限制多減 1.3 公斤
- 比限時進食(如 168)多減 1.7 公斤
- 比整日斷食多減 1 公斤
同時,隔日斷食對血脂的改善也最突出,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非高密度膽固醇都有下降。
長期效果:差異不大,關鍵在堅持
當研究拉長到半年或一年以上,差距就變小了。無論是隔日斷食、限時進食,還是每天少吃一點,平均都能比自由飲食少 2–3 公斤,並改善血壓、血糖和膽固醇。
換句話說,長期來看,重點不是「選哪一種方法」,而是「能不能持續」。
為什麼「時間」比「方法」重要?
張家銘指出,人體有自己的代謝時鐘。白天活動時,能量消耗快、胰島素反應佳;晚上新陳代謝變慢,熱量更容易囤積成脂肪。因此,進食時間往白天前移,比起晚餐吃很晚,更能幫助體重控制。
168 斷食(16 小時空腹+8 小時進食)正是利用這個原理讓進食集中在白天,晚上讓身體有充分空腹時間,幫助燃燒能量。
生活應用:怎麼開始?
- 新手建議:從168限時進食開始,不吃宵夜,晚餐時間提早。
- 習慣一日兩餐或自律者:可以試試 168 或偶爾隔日斷食,但要注意「吃的時段」不能放縱吃高熱量食物。
- 怕餓太久的人:只要每餐少一點、不吃到太撐,也能達到長期穩定效果。
很多人前三個月很努力,但一年後能維持的不到一半。張家銘強調,最重要的就是千萬不要回到想吃就吃,完全不管的自由狀態。沒有神奇減重法,而是掌握節制飲食生活,就都有助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改善。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
諮詢專家: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
資料來源:Intermittent fasting strategies and their effects on body weight and other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延伸閱讀:
研究:間歇性斷食有助減少罹患糖尿病風險?進食時間早、晚也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