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節食體重不降反升?營養師揭1大關鍵原因難減肥
節食減肥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有醫生指出,減肥時選擇節食,體重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會上升增磅。醫生引用一項研究發現,可能與1大關鍵原因有關,令減肥容易失敗。
減肥節食體重不降反升?
營養師老辜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用節食方法減肥可能會造成回彈,甚至體重變更重,即俗稱的「搖搖效應」。不但會令減肥者情緒感沮喪,更可能會帶來失控的暴食行為,對健康造成傷害。他引用一項最近法國的研究指出,這個情況可能與腸道菌有關。
營養師揭1大關鍵原因難減肥
該研究發現,實驗小鼠在健康飲食與高油高糖飲食之間反覆切換時,會在幾小時內大量進食,呈現暴食症的行為。更重要的是,這些小鼠的大腦獎賞系統在健康飲食時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似乎無法控制自己了。而這些反覆切換飲食的小鼠,其腸道菌群組成也長期改變。當研究人員將這些小鼠的腸道菌移植到未曾節食的老鼠身上時,那些新接受菌群的老鼠在遇到高油高糖飲食時,也出現了相同的暴食行為,這表明腸道菌的變化足以影響失控的進食行為。
為了快感而進食
經過反覆飲食切換的小鼠,其腸道益菌種類減少,菌群變得單一。特別是丁酸菌(能提高能量吸收與脂肪儲存)數量增加,而抑制食慾的菌類則明顯下降。在人類肥胖者中,這樣的菌相改變也很常見。這些物質雖然原本對健康有益,但在反覆節食的情況下,比例與作用可能會失衡,影響大腦的食慾中樞,令大腦出現「為了快感而進食」的情況。節食後的小鼠大腦活動發生了變化,特別是與獎賞機制有關的區域。這些老鼠似乎不是因為餓而吃,而是因為吃東西能帶來愉悅感。這意味著不健康的飲食反覆切換,不僅是身體上的調整,同時改變了我們對食物的心理需求和慾望。
雖然這項研究是在老鼠身上進行,不能完全套用在人類身上,但研究顯示腸道菌在飲食行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許多人在減肥過程中,健康飲食與不健康飲食之間頻繁切換,這樣的飲食切換促使腸道菌群改變,讓我們更難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也讓減肥之路更加困難。科學團隊認為,這種節食再暴食的循環機制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特別是腸道菌如何影響大腦與食慾的路徑。未來,或許可以透過健康的均衡飲食來培養好菌,幫助調整腸道菌群,擺脫暴食與體重反彈的困擾。
營養師老辜表示,減肥並非僅靠意志力,居住在我們體內的小小細菌正在悄悄影響著我們的飲食行為與情緒。減肥路上的艱辛,並非每個人都能理解,但這項最新研究提醒我們,腸道健康對於維持健康體重的重要性。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