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CAR-T外又有新福音!8/1起雙特異性抗體獲健保給付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20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健保自2025年8月起納入突破性新藥-「雙特異性抗體」,於彌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第三線之給付,有望提升治療緩解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彌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簡稱DLBCL,是成人最常見的淋巴瘤。「台灣每年約有3000~3500名淋巴瘤的新案例,其中彌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約占1000名左右,其惡性度高、進展快速,但其實是可以被治癒的,只是治療越到後線會越挑戰。」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幹細胞移植與細胞治療部主任譚傳德醫師表示,從回溯性資料觀察,經過兩線治療以後復發患者整體存活期可能僅剩下6個多月,顯示一旦復發之後的治療等於和時間賽跑。

我國健保於2023年底將細胞免疫治療CAR-T納入健保第三線給付,現今又迎來另一個令彌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病友振奮的好消息!自2025年8月1日起健保又納入另一類突破性新藥-「雙特異性抗體」,同樣於第三線的給付,將我國彌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的復發治療更進一步接軌國際治療水準。

雙特異性抗體&Car-T皆為細胞免疫治療 各有優勢如何選擇?

迎來這個好消息的同時,許多病友首先浮出的疑問可能都會是「什麼是雙特異性抗體?」、「與CAR-T又有何不同?要如何選呢?」

譚傳德醫師解釋,雙特性抗體也是一種細胞免疫治療,在治療意義上與CAR-T類似,都是靠強化T細胞的免疫功能來攻擊癌細胞,只是CAR-T必須事先收集患者血液,透過基因工程於體外強化T細胞後,再輸注回體內;而雙特異性抗體則是直接將藥物注射入體內,透過其獨特同時抗CD20與CD3之突破機轉,將一端牢牢抓住病變的B細胞(帶有CD20),另一端則與免疫T細胞(帶有CD3)接合,藉此活化並引導免疫T細胞攻擊癌細胞。

關於臨床上應用時如何選擇,譚傳德醫師說,兩者各有優勢,這必須要視每位患者的狀況與仰賴醫師的專業判斷。譚傳德醫師進一步分析,因為彌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進入到第三線時,患者情況普遍很緊急,台灣目前引進的CAR-T仍必須要冷凍血液、送到瑞士,待完成基因改造後再將細胞冰凍空運回台,加上健保申請過程,需耗費3個月左右,這個期間病人就必須先接受橋接治療,以穩定病情;雙特異性抗體則無需這個過程,病人可以較迅速地接受到治療。

從三、四個月延長至兩、三年甚至更久 雙特異性抗體讓後線治癒變可能

談到雙特異性抗體的療效,譚傳德醫師說,「過往彌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一旦進入三線治療,常常病人可能只剩下三至六個月的時間,但根據臨床試驗數據,在接受雙特異性抗體後,有超過4成者可於平均42天達成完全緩解,且維持無復發的狀態達兩、三年之久,讓長期治癒變成可能,這幾乎是過往無法想像的進步。」

關於雙特異性抗體未來更進一步的應用,譚醫師也表示高度期待,「目前許多臨床試驗都在進行中,以CD20與CD3結構為獨特2:1的雙特性抗體藥物為例,推進至彌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第二線所進行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日前也已公布正向結果,若一復發於第二線治療就立刻採用雙特性抗體合併化療時,有機會顯著提升整體存活,降低38%之死亡風險,顯示其往前線推進使用之潛力。此外,在2025年歐洲血液病醫學會年會中,另外一種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加上標靶藥物以及化療於第二線的治療,也有機會在短時間內達到完全緩解,而直接銜接自體幹細胞移植。」

雙特異性抗體納健保接軌國際治療指引 最多可給付12個療程省數百萬

「在國際權威癌症治療指引NCCN中,雙特異性抗體已被列入彌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第三線之偏好推薦選擇,惟過往必須自費,療程耗費3百萬元,病人不一定負擔得起;我國健保署宣布8月1日起將雙特異性抗體納入第三線給付,大大減輕病人經濟負擔。」譚醫師分享其用藥經驗,「病人若對雙特異性抗體有反應,療效其實很快就會出來,若成功達成完全緩解者,多數也能長期維持,本次健保最多給付12個療程,與試驗建議和臨床經驗也大致相符,相信能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後線病人帶來更全面性的支持,為治癒帶來新曙光。」

查看原始文章

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治療選擇增添新解方 BTK抑制劑合併療法受關注

台灣健康醫療網

比莉抗癌激勵四期病友! 馬偕全人照護與突破藥物 共創淋巴癌治療新篇章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高血糖影響「性福」?醫示警:陰道乾澀、勃起困難也是糖尿病警訊!

台灣健康醫療網

素食易脫髮疲倦降免疫力?營養師教吃5類食物補充營養

am730

大雨積水恐釀疫情! 「這樣做」防鉤端螺旋體、類鼻疽與登革熱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藥房危機!藥師抗議中藥販售解釋令,衛福部回應:分工不涉調劑

Heho 健康(台灣)

八仙嶺山火|事發至今近30年仍疑點重重,真相有望曝光?生還者張潤衡遭燒傷7成兼永久毀容,竟成最大嫌疑人?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肺腺癌|33歲柯煒林突患肺腺癌四期,撰長文指樂觀面對病情:放心無事,我打慣逆境波!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在酒店「光腳洗澡」也會染HPV?「病毒疣」成因、預防方式一次看

am730

【全民運動日】「全民運動日」康文署免費開放多項康樂設施予市民使用!告訴你運動的好處!

高燒 Gofever

64歲男腎功能異常竟是砷中毒! 醫揭「無聲傷腎」禍首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產後肥胖 】做了媽媽後容易變肥原來有根據 4大肥胖隱形陷阱+變瘦秘訣

MamiDaily

他背腹劇痛一查竟是「血糖性神經痛」 醫揭常見症狀

台灣健康醫療網

自製天然面膜|敷15分鐘淡斑又美白抗紫外線

am730

熬夜玩手機增心肌梗塞風險?膽固醇正常也易中招 醫生教5招逆轉危機

am730

魚油可改善 ADHD 症狀?醫:亂服用將增治療難度

Heho 健康(台灣)

「假如有一天我得了失智症」! 醫師與未來對話感動全網

中天新聞網

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赴南韓取經 觀摩中醫長照創新模式

NOW健康(TW)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新增2例 疾管署籲落實防疫、注意重症前兆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台美關稅20% 醫師姜冠宇憂社會福利恐無人買單

中天新聞網

腹部凸起、腰痠背痛!腹直肌分離自我檢測與手術解析,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懶人包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57歲沈玉琳驚傳「猛爆性肝炎」!上周錄影已爆瘦…急性肝衰竭怎發生?4症狀+2數據揪致病元兇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戒菸難靠意志力,醫:「這方法」提高 3 倍成功率

Heho 健康(台灣)

年輕人心臟病人數漸增!醫親教三招調整壓力荷爾蒙

am730

抽菸 M 型化?學習低落學校抽菸率 3 年增 3 倍

Heho 健康(台灣)

比芬太尼致命5倍! 新型毒品「奈塔齊平」蔓延全球 英國至少400死

VOCO News

知名藝人傳猛爆性肝炎 醫揭「關鍵危險信號」

台灣健康醫療網

坐月子不發胖、不水腫!中醫分享2瘦身關鍵

Heho 健康(台灣)

夏季養生|中醫消暑良方 荷葉排骨湯清熱去濕

am730

扁平足是甚麼?原因及症狀逐一睇 物理治療師教你改善方法

am730

看一看保健康 耳垂有褶痕可能是冠心病警號?

am730

從規範到情緒調節:心理師親教高敏感兒專注困擾治療技巧

台灣健康醫療網

【食物安全】BB最佳營養來源 母乳保存恰當免浪費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藥物壓抑免疫恐誘B肝復發?醫籲預防性用藥降低肝損風險

台灣健康醫療網

炎夏對抗紫外線防光老化! 敏感肌補硒元素助曬傷修復

NOW健康(TW)

重拾膝利人生!拯救膝關節退化 半人工膝關節詢問度高

NOW健康(TW)

黃疸不一定是肝臟發炎,恐是這癌王警訊!醫示警出現5大症狀快就醫

良醫健康網

乳房出現腫塊,不一定是癌症!外科醫帶你認識4腫「乳房良性腫瘤」:這種有惡性潛能

良醫健康網

早上起床喝這杯,就能解決便祕!日本醫師的4個方法,防慢性便秘、降腸癌風險

良醫健康網

有長照需求必看》雇主最常踩雷的10件事!外籍看護照顧安排前請先看這篇

良醫健康網

幸福的伴侶平日會做「這5件事」 心理師:簡單但多數人都忽略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