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熬夜玩手機增心肌梗塞風險?膽固醇正常也易中招 醫生教5招逆轉危機

am730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6小時前
熬夜玩手機增心肌梗塞風險?膽固醇正常也易中招 醫生教5招逆轉危機

膽固醇正常不代表心血管絕對健康?有醫生指出,雖然膽固醇對心血管會造成影響,但就算是膽固醇檢測正常的人卻會有心肌梗塞的風險,而熬夜玩手機也容易令風險增加。不過,亦可透過5大生活習慣逆轉這個危機。

膽固醇正常也易有心肌梗塞?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經常有患者疑問為甚麼自己不吸煙、不喝酒和膽固醇正常,但卻出現心肌梗塞。黃醫生解釋指,動脈硬化被稱為「心血管隱形殺手」,其實不僅僅與膽固醇相關,還可能與多種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即使膽固醇檢測結果正常,動脈硬化的風險依然存在,這是因為該過程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免疫系統的健康狀況。過去的觀念認為,動脈硬化主要是由高膽固醇引起的。

然而,根據2025年《Cells》期刊的最新研究,慢性發炎才是動脈硬化的真正幕後黑手。當免疫系統長期處於備戰狀態,會導致全身性慢性發炎,這種發炎反應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促使膽固醇的堆積,最終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可能導致免疫細胞(如B細胞)誤將膽固醇視為外來物質,進而產生錯誤的抗體,導致發炎反應加劇。T細胞在長期應對壓力後也會出現「免疫疲憊」,無法有效執行免疫任務,這使得斑塊變得不穩定,增加了心肌梗塞的風險。

此外,除了免疫系統的異常,血管裡的細胞也可能會在慢性發炎的壓力而發生變化。而這些原本是血管健康的守護者的血管細胞,在長期慢性發炎狀態下,有可能會轉變成「泡沫細胞」或「骨化細胞」,並分泌大量的膠原蛋白,這會使斑塊變得更加堅硬和脆弱,從而提高斑塊破裂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預防心臟病|限制飲酒量等心臟健康10個要點(am730製圖)
預防心臟病|限制飲酒量等心臟健康10個要點(am730製圖)
預防心臟病|限制飲酒量等心臟健康10個要點(am730製圖)
預防心臟病|限制飲酒量等心臟健康10個要點(am730製圖)
預防心臟病|限制飲酒量等心臟健康10個要點(am730製圖)
預防心臟病|限制飲酒量等心臟健康10個要點(am730製圖)
預防心臟病|限制飲酒量等心臟健康10個要點(am730製圖)
預防心臟病|限制飲酒量等心臟健康10個要點(am730製圖)
預防心臟病|限制飲酒量等心臟健康10個要點(am730製圖)
預防心臟病|限制飲酒量等心臟健康10個要點(am730製圖)

熬夜玩手機增心肌梗塞風險?

黃醫生指,其實導致免疫系統失衡的原因是源自於一些看似無害的日常習慣,結果導致血管健康受到影響。以下的習慣可能在悄悄地損害我們的免疫系統,導致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

  • 熬夜:睡眠不足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長期熬夜會使身體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導致免疫系統「當機」。
  • 不規律的飲食:三餐不定、攝取過多的精緻糖分會導致血糖波動,進而引發身體的發炎反應。急促進食也可能造成消化不良,影響腸道健康。
  • 久坐少動:沒有足夠的運動會讓新陳代謝變慢,血液循環不良,變成慢性發炎的溫床。
  • 情緒壓力: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下,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這會抑制免疫功能,加劇發炎反應。
  • 腸道健康問題:腸胃不適、便秘、胃脹氣會導致腸道菌群的失衡,直接影響免疫系統的穩定性,從而影響整體健康。
心臟病|保護心臟方法(am730製圖)
心臟病|保護心臟方法(am730製圖)
心臟病|保護心臟方法(am730製圖)
心臟病|保護心臟方法(am730製圖)
心臟病|保護心臟方法(am730製圖)
心臟病|保護心臟方法(am730製圖)
心臟病|保護心臟方法(am730製圖)
心臟病|保護心臟方法(am730製圖)
心臟病|保護心臟方法(am730製圖)
心臟病|保護心臟方法(am730製圖)
心臟病|保護心臟方法(am730製圖)

5招逆轉心肌梗塞風險

黃醫生指,儘管動脈硬化的成因複雜,但我們仍然有機會通過一些簡單而有效的生活習慣來改善健康,對抗慢性發炎,重拾血管的健康與活力:

  • 每天一杯乳酪:乳酪富含益生菌,有助於平衡腸道菌群,強化免疫系統。
  • 進食時多咀嚼:減慢進食速度有助於消化,減輕腸胃負擔。
  • 提早30分鐘睡覺:這30分鐘的睡眠可以為身體提供更多的修復時間。
  • 飯前食用蔬菜:蔬菜中的膳食纖維有助於穩定血糖,減少發炎反應。
  • 每周進行快走:每星期快走三次,簡單的快走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健康。

黃醫生表示,這些看似簡單的行動,卻能幫助你改善血管健康,減少慢性發炎的風險。

原文刊登於 AM730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

查看原始文章

不捱夜也有黑眼圈?醫生教6招告別熊貓眼 墊高枕頭瞓也有用

am730

年紀輕輕周身痠痛或關4大生活習慣事 醫生教3招三周回復健康

am730

每周3天超過12點睡恐致癌 醫生教3招不吃保健品護肝

am730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高血糖影響「性福」?醫示警:陰道乾澀、勃起困難也是糖尿病警訊!

台灣健康醫療網

素食易脫髮疲倦降免疫力?營養師教吃5類食物補充營養

am730

大雨積水恐釀疫情! 「這樣做」防鉤端螺旋體、類鼻疽與登革熱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藥房危機!藥師抗議中藥販售解釋令,衛福部回應:分工不涉調劑

Heho 健康(台灣)

八仙嶺山火|事發至今近30年仍疑點重重,真相有望曝光?生還者張潤衡遭燒傷7成兼永久毀容,竟成最大嫌疑人?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肺腺癌|33歲柯煒林突患肺腺癌四期,撰長文指樂觀面對病情:放心無事,我打慣逆境波!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在酒店「光腳洗澡」也會染HPV?「病毒疣」成因、預防方式一次看

am730

【全民運動日】「全民運動日」康文署免費開放多項康樂設施予市民使用!告訴你運動的好處!

高燒 Gofever

64歲男腎功能異常竟是砷中毒! 醫揭「無聲傷腎」禍首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產後肥胖 】做了媽媽後容易變肥原來有根據 4大肥胖隱形陷阱+變瘦秘訣

MamiDaily

他背腹劇痛一查竟是「血糖性神經痛」 醫揭常見症狀

台灣健康醫療網

自製天然面膜|敷15分鐘淡斑又美白抗紫外線

am730

魚油可改善 ADHD 症狀?醫:亂服用將增治療難度

Heho 健康(台灣)

「假如有一天我得了失智症」! 醫師與未來對話感動全網

中天新聞網

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赴南韓取經 觀摩中醫長照創新模式

NOW健康(TW)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新增2例 疾管署籲落實防疫、注意重症前兆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台美關稅20% 醫師姜冠宇憂社會福利恐無人買單

中天新聞網

腹部凸起、腰痠背痛!腹直肌分離自我檢測與手術解析,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懶人包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57歲沈玉琳驚傳「猛爆性肝炎」!上周錄影已爆瘦…急性肝衰竭怎發生?4症狀+2數據揪致病元兇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戒菸難靠意志力,醫:「這方法」提高 3 倍成功率

Heho 健康(台灣)

年輕人心臟病人數漸增!醫親教三招調整壓力荷爾蒙

am730

抽菸 M 型化?學習低落學校抽菸率 3 年增 3 倍

Heho 健康(台灣)

比芬太尼致命5倍! 新型毒品「奈塔齊平」蔓延全球 英國至少400死

VOCO News

知名藝人傳猛爆性肝炎 醫揭「關鍵危險信號」

台灣健康醫療網

坐月子不發胖、不水腫!中醫分享2瘦身關鍵

Heho 健康(台灣)

夏季養生|中醫消暑良方 荷葉排骨湯清熱去濕

am730

扁平足是甚麼?原因及症狀逐一睇 物理治療師教你改善方法

am730

看一看保健康 耳垂有褶痕可能是冠心病警號?

am730

從規範到情緒調節:心理師親教高敏感兒專注困擾治療技巧

台灣健康醫療網

【食物安全】BB最佳營養來源 母乳保存恰當免浪費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藥物壓抑免疫恐誘B肝復發?醫籲預防性用藥降低肝損風險

台灣健康醫療網

炎夏對抗紫外線防光老化! 敏感肌補硒元素助曬傷修復

NOW健康(TW)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CAR-T外又有新福音!8/1起雙特異性抗體獲健保給付

台灣健康醫療網

重拾膝利人生!拯救膝關節退化 半人工膝關節詢問度高

NOW健康(TW)

黃疸不一定是肝臟發炎,恐是這癌王警訊!醫示警出現5大症狀快就醫

良醫健康網

早上起床喝這杯,就能解決便祕!日本醫師的4個方法,防慢性便秘、降腸癌風險

良醫健康網

乳房出現腫塊,不一定是癌症!外科醫帶你認識4腫「乳房良性腫瘤」:這種有惡性潛能

良醫健康網

有長照需求必看》雇主最常踩雷的10件事!外籍看護照顧安排前請先看這篇

良醫健康網

幸福的伴侶平日會做「這5件事」 心理師:簡單但多數人都忽略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