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治療選擇增添新解方 BTK抑制劑合併療法受關注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5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
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的副作用相較傳統化療較為可控,部分藥物在心血管安全性方面也有進步。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淋巴癌對於健康威脅不容小覷!國人近9成屬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濾泡性淋巴瘤(FL,約15%)與邊緣區淋巴瘤(MZL,約10%)合計約占B細胞淋巴瘤25%,兩者皆屬於惰性淋巴瘤。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又多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使得診斷與治療困難度增加。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明志醫師指出,FL與MZL分別為第二﹑三常見的惰性淋巴瘤,患者得長期與疾病對抗共存。但長者對於傳統化學治療耐受力較差,且副作用明顯,隨著標靶藥物日新月異的發展,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BTKi)提供了高齡患者另一種、甚至是無化療的治療選擇。臨床醫師可根據高齡患者的身體狀況,評估調整劑量,以減緩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不適。

高齡病患難擋化療毒性 無化療選擇已成治療新趨勢

濾泡性淋巴瘤(FL)及邊緣區淋巴瘤(MZL)等疾病雖病程較慢,但容易復發且難治癒,高齡患者多難以承受高強度化療帶來的不適感。張明志醫師舉例,曾有一名70歲FL患者,接受化療長達七年多,隨著病情反覆復發,甚至持續惡化,後經評估改採標靶藥物治療,才逐漸控制疾病,但仍為時已晚,最後罹患肺炎離世。「事實上,針對年紀較長的惰性淋巴瘤患者,治療上得評估共病等多因素,若使用較強的化療,藥物毒性較大,因此一定得改變治療方式,以幫助治療成效。」張明志醫師強調。

BTKi合併療法治療FL病患 可望提高存活率

針對不適用化療或化療後復發的高齡濾泡性淋巴瘤(FL)患者,張明志醫師指出,根據美國國家綜合癌症資訊網(NCCN)最新國際治療指引,現已納入以BTK抑制劑作為第三線治療選項之一。此類新型治療策略,為經歷多線治療後的FL患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臨床研究顯示其在延長中位存活期方面具有潛力。

目前在台灣,BTK抑制劑聯合療法已獲核准可用於濾泡性淋巴瘤(FL)第三線及以上治療,為患者提供一項相對可負擔的自費選擇。台灣也是全球第二個核准此療法用於FL三線治療的國家。臨床經驗顯示,若能及早介入此治療,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張明志醫師表示,若未來能將此療法納入健保給付,不僅可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也有助於台灣醫療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進一步造福更多病友。

MZL易復發且難治 醫:現已有新型標靶方案,及早使用有助於維持生活

邊緣區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 MZL)屬於惰性B細胞淋巴瘤,臨床上依發生部位可分為三型。在台灣,胃部MZL較為常見。治療時,會根據患者病情評估,包括手術、藥物治療等多種方案。部分患者因惡性度不同,治療策略與預後也有所差異。

張明志醫師點出:「傳統上,針對高齡或合併多重疾病的MZL患者,臨床上常使用抗CD20單株抗體等藥物,但需注意潛在副作用,如B型肝炎再活化、血球減少等。部分患者若因免疫力下降導致感染,建議儘早就醫,以降低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此外,張明志醫師也進一步強調,雖然目前MZL無標準化的療法,尤其針對復發或難治型(R/R MZL)患者,治療選擇有限且臨床挑戰大。但根據國際治療指引(如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已被列為復發或難治型MZL的治療選項之一;而臨床研究也顯示,這類藥物可作為無法接受化療或抗CD20單株抗體治療患者的另一選擇。MZL患者若能及早使用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有助於提升治療反應,並有機會達到緩解,醫師會根據個別病患狀況,評估是否適合使用此類藥物。

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的副作用相較傳統化療較為可控,部分藥物在心血管安全性方面也有進步。醫師可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調整治療方案,協助患者維持治療的持續性,有助降低對傳統治療副作用的疑慮,對於高齡或有多重共病的患者提供不同治療選擇。

支持病患持續治療關鍵 攝取足夠蛋白質.維持體力

「治療成效關鍵仍在於病患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無論是濾泡性淋巴瘤(FL)或邊緣區淋巴瘤(MZL)的病患,在治療期間最重要就是維持體力,才能打好對抗疾病的基礎;張明志醫師呼籲,病患體能表現要好,飲食就得營養均衡,最重要就是得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若為高齡患者也得控制好三高問題,降低血管病變風險,並減少出入人潮擁擠公共場所,才有助於治療成效。
免責聲明:本資訊目的在於向公眾傳遞疾病相關知識及醫藥前瞻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非廣告用途,不構成對任何藥物的商業推廣或對治療方式的推薦,亦不能代替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的臨床意見、診斷或治療,如有任何問題請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諮詢。

查看原始文章

比莉抗癌激勵四期病友! 馬偕全人照護與突破藥物 共創淋巴癌治療新篇章

台灣健康醫療網

淋巴癌新希望!新一代BTK抑制劑 改寫被套細胞淋巴瘤患者生命故事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75歲阿嬤走路常跌倒竟是肌少症惹禍 醫曝診斷與預防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吃到洗腎?腎臟科名醫列傷腎食物表:除了香腸火腿之外,這7種也要少吃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年輕型失智恐是遺傳性腦血管疾病!48歲婦忘關火險釀禍

中天新聞網

破解乳癌抗藥性 國衛院清大開發全球最強新藥 拚五年內造福婦癌患者

Heho 健康(台灣)

夏季小強頻頻出沒!滅蟑、防蟑有撇步 網友提供5妙招

NOW健康(TW)

跨科整合打造全方位照護!成大醫院啟動SMA治療計畫 助病友提升生活品質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太熱不只中暑!醫警告:當心熱到心臟出事 教你關鍵預防守則

am730

白斑、黑斑不痛不癢卻影響自信 皮膚科醫師解析色素異常治療方向

台灣健康醫療網

毛孩引發鼻水不停?三伏貼穩定免疫系統 減緩過敏症狀

NOW健康(TW)

每週喝薑湯降血脂有效! 研究:壞膽固醇狂降33%

中天新聞網

玩過頭!「延時環」卡死命根…腫成象拔蚌 險釀組織壞死

中天新聞網

瘦瘦針並非人人適用!醫曝真相:這6種人最好別亂打

康健雜誌

不是犧牲,是被重視!全台護理師大出走,南台灣2醫院如何留住護理師的心?

康健雜誌

涼感小物哪個最有效?手持電扇超過1溫度會中暑!紙巾、噴霧「這些人」別用

康健雜誌

別等崩潰才休息!銓敘部將增身心調適假 醫師:不只公務員需要

Heho 健康(台灣)

7/5災難預言引焦慮?醫:維持正常生活是關鍵

中天新聞網

暑假來臨! 親子「互動對話」可降低青少年偏差風險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丹醇研選」霜淇淋腸桿菌超標 複驗仍不合格遭罰3萬

中天新聞網

效用遠超想像 運動何止能減肥 更可以重啟大腦細胞抗失智

am730

全人抗癌新願景!專家解析癌友心理腫瘤照護重要性,別讓失志症候群打敗你

Heho 健康(台灣)

消暑方法|天氣熱到就中暑?綠豆薏仁湯等3招降溫解渴

am730

天氣熱狂喝飲料小心高血脂悄悄上身! 中醫師教你從「體質調養」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36歲男DIY沒問題卻無法行房 竟罹患心因性勃起障礙

中天新聞網

夏日不防曬恐加速老化!醫:紫外線穿透室內玻璃也傷膚

中天新聞網

「喝水」也會胖?當心是腎臟在求救!醫揭連7天出現「1現象」恐代謝功能異常,4招守護腎功能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每年釀50萬胎兒不保 中晚期子癇前症檢測降低不良妊娠

NOW健康(TW)

【米紙】越南米紙:增肌減脂好幫手?減肥推薦用越南米紙替代澱粉?

高燒 Gofever

與祖靈團聚!彰化暖醫翻越南迴、跋涉千里到長濱,送80歲嬤「回家」…女兒淚謝安寧團隊:沒有遺憾了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易疲倦兼體重升?飲食改善戒煙後困擾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帶這基因失智風險恐增15倍 守護大腦健康5件事要做到

NOW健康(TW)

降膽固醇最有力!名醫:每天多吃這1食物,遠離壞膽固醇、高血壓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日喝2公升水腎結石仍上門?醫:喝水方式也要對 別等口渴才一次猛灌!

台灣健康醫療網

高溫+空氣污染增33%猝死風險 醫生揭出現2大症狀須求醫

am730

安寧團隊為癌末母親圓夢看海 兒子道愛道謝道別

台灣健康醫療網

無熱量代糖比較健康?研究:恐損男性生育力

am730

七旬婦膝退化難行 機器人復健「像健身」成功萬步登山

台灣健康醫療網

暑假赴日旅遊嚴防百日咳疫情 台灣也創下10年同期新高

NOW健康(TW)

瑞典研究:SSRI抗憂鬱藥可能影響認知退化 醫師提醒勿自行停藥

Heho 健康(台灣)

喝紅茶可抗癌...但千萬別跟「花生」一起吃下肚!醫示警恐致「肝癌病變」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