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犧牲,是被重視!全台護理師大出走,南台灣2醫院如何留住護理師的心?
全台鬧護理人力荒,許多醫院陷入關床危機,但在一片愁雲慘霧中,仍有護理人員選擇堅守在臨床第一線上,守護病人。奇美醫院如何做到護理人員離職率低於6%、是全國醫院護理人員平均離職率12.61%的一半以下,且三班護病比都達標?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又是如何辦到病床全開、未因護理人員短缺而關床?《康健》實地採訪這2家醫院,解開謎題。
受到高齡、少子化影響,許多產業面臨缺工、缺才危機,醫療產業直面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護理人員不足更拉升至國安層級,尤其醫院高壓、需輪班及薪資待遇不如預期,愈來愈多醫院護理師出走,而最大受害者就是你我。
夜班費與薪資連動,1分鐘也能報加班
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不諱言,目前除了永康病房護理人員滿編外,佳里和柳營院區因地處偏遠,都面臨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不過,這幾年透過多面向措施,設法攬才、留才,讓總院近年離職率均維持在5%左右,遠低於全國平均值,平均年資11.5年,也遠高於全國的7年。
從最立即有感的薪資來看,奇美醫院專案副院長、護理部總監陳綉琴表示,護理師的夜班費和薪資連動,愈資深的薪水愈高,夜班費也愈高,如此一來,能鼓勵資深護理師排夜班。有資深護理師協助,也能減輕新進護理師壓力,且醫院幾乎年年調薪,夜班費也跟進調升。
陳綉琴分享,以往護理師加班費以半小時為單位,未滿半小時便無法報加班,因此常有護理師自嘆「做功德」,希望能以15分鐘為單位;醫院為此主動改為以分為單位,只要超過1分鐘都能報加班。陳綉琴笑說,不少護理師後來反而超出幾分鐘不報加班、自願「送醫院」,「年輕人就是一個『奇檬子』(日語,指心情),你跟他計較,他反而不跟你計較,」而且制度修改後,醫院支付的加班費並未大幅增加。
奇美醫院也鼓勵護理師進修與創新,護理師自主出國進修碩博士學位,醫院每學期補助薪資8成,若醫院指派則全額補助;同時,奇美醫院許多護理師也取得國際發明家獎項,10多位護理師曾接受總統召見,醫院也協助護理師申請35項專利,其中5項已技轉並量產。
全院導入智慧藥櫃、AI助理,護理師白班下班時終於能看到太陽
這幾年不少醫院引進「智慧藥櫃」,協助減輕護理師工作量,奇美醫院是全台第一家在全院各病房區都設有溫控、計時、計次等高階智慧藥櫃的醫院。
陳綉琴解釋,智慧藥櫃系統只會依據醫囑與病人資料自動對應藥品,開啟單一藥櫃,護理師不會誤拿;如果數量拿錯,藥櫃也會發出警示,一來護理師不需要親自跑藥房取藥,二來減輕護理師交班時要再點班,確認藥品數量是否正確,更重要是,提升病人用藥效率、正確及安全。
此外,奇美醫院的智慧藥櫃還有冷藏溫控功能,且有些藥物開封後有使用次數限制,智慧藥櫃會自動計算使用次數,一旦超過次數,藥櫃就不會開啟、無法再取出使用。林宏榮笑說,這是特別聰明的智慧藥櫃,價格是其他智慧藥櫃的2倍,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減量也是2倍以上。
奇美醫院的護理師也人人有一位AI數位助理,可以彙整病人的基本資料和病況摘要,還能提供病人個別化的衛教和照護指引,尤其病人若要轉出或轉入加護病房,AI可以一鍵生成,快速彙整病人住院期間所有病歷紀錄摘要,護理師不需要再回想、翻找出過去幾天所有紀錄,1位病人大約就能節省15~20鐘的作業時間。
陳綉琴說,多年前奇美醫院就已推行準時下班策略,超過9成護理師可在表定下班時間半小時內離開醫院,「很多護理師驚訝,在奇美上班,竟然白班下班時還能看到太陽!」把下班時間好好留給自己和家人。
病床全開、護理滿編,高醫附醫如何在缺工潮中穩住人力?
同在南台灣的高醫附醫也維持令人稱羨的護理人員滿編,平均年資達13年,1,200多張病床全部開床,但高醫附醫仍不敢輕忽這波缺工浪潮,今年再爭取到擴編200名護理人力,包括全職護理師及部分工時的職務代理人,因應隨時可能的人員流動,避免猝不及防,加重在職護理師的負擔。
高醫附醫護理部主任廖玉美觀察,高醫附醫護理師年資分布有2個高峰:1個落在2~15年,約佔44%,1個則落在15~30年以上,約佔41%。
她分析,第一個高峰的留才關鍵是,給予護理師充分的進修機會,院方提供進修碩士或博士學位的護理師每週1天公假,另外補助2年1次的出國進修交流;同時有完整職涯進階制度,進階層級N2的護理師就能擔任個管師、專科護理師,N3可以徵選護理長,N4可徵選督導職位,因此不少護理師不到30歲就當上護理長。合計本薪、績效獎金、考核獎金、津貼等,高醫附醫任職滿5年的護理師幾乎都能達到百萬年薪。
進入第二個高峰時,護理人員可能面臨家人生病需照護的階段,高醫附醫提供就醫補助,包括員工本人和家屬住院超等病房均不收費,員工看門診不收費、家人僅收部分負擔、自費醫療收成本價等,若護理人員需照顧家人,也有部分工時的職代可快速銜接,讓護理人員可彈性排班,安心照顧家人。
智慧白板、閉環系統,高醫附醫護理站變身「高效指揮中心」
高醫附醫同時引進AI科技輔助護理工作,包括轉科照護摘要、護理紀錄、個人化護理衛教等,還自行開發資訊化閉環系統,包括病理採檢閉環作業、化療閉環式給藥系統、輸血閉環系統、母乳閉環等,讓每個作業流程的步驟都能環環相扣、無縫紀錄,相關人員只要查詢系統就能得知目前作業到哪個階段。
舉例來說,化療給藥作業從醫師開立醫囑到藥師檢核,之後會經過藥品過帳、備藥、調劑、離櫃送至護理站,一直到護理師點交,最後給藥,以往可能出現輸送人員不清楚已調劑完成,忙完手邊事情,才臨櫃取藥送至護理站,延誤護理師執行醫療業務,也可能增加下一班護理師的工作量;但現在透過查詢閉環式系統即可清楚掌握進程,好比中央倉儲的物流作業,能確保每個流程都在進度上,避免延遲或進度卡在某個環節上。
廖玉美說,高醫附醫也在加護病房建置智慧白板,包括護理站的資訊大白板及床邊照護小白板。加護病房所有住院病人清單、病人狀態及註記、管路使用天數、護理站病床資訊等,透過護理站的資訊大白板上一目了然;每個加護病房病人的床邊小白板則顯示個人檢驗值、胸部X光檢查、管路天數等,護理師不必再點開許多網頁查詢,大幅減輕工作負荷量。
先照顧護理師,才能照顧好病人
奇美醫院和高醫附醫都信奉,把員工、護理師照顧好,他們就能把病人照顧好。陳綉琴說,奇美醫院重視傾聽、參與式管理以及說故事取代教條式的規定,包括調整加班制度、不再硬性要求護理師穿白襪、彈性補助護理師增購工作鞋等,都是傾聽並重視護理師的聲音,由下而上促成制度的改變。
廖玉美也說,Z世代的年輕人更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以及自我實現,護理師被傾聽、被尊重相當重要,因此高醫附醫提供多元職涯發展與成長管道,而且不只照顧護理師,也照顧他們的家人,用經營家族企業的精神照顧護理人員,護理人員也自然願意留下來為病人打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