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感小物哪個最有效?手持電扇超過1溫度會中暑!紙巾、噴霧「這些人」別用
夏季高溫,許多人會使用涼感紙巾、涼感噴霧或是手持小型電扇等涼感小物幫助解暑降溫,不過要特別注意使用方式,否則可能危害健康。
涼感紙巾、涼感噴霧、小型電扇是很好取得的降溫小物,甚至有網友說沒有這些東西,台灣的夏天根本過不下去。不過如果使用不當,小心可能傷皮膚,甚至增加中暑機會。
小心涼感紙巾、涼感噴霧傷皮膚,濕疹、皮膚發炎不要用
不少網友大推夏天用涼感紙巾、涼感噴霧,不僅使用後會感到清涼,更能去除油光和汗水。這些物品的成分有酒精、水、薄荷、尤加利精油、茶樹精油、殺菌成分、香料等等。酒精和水蒸發後會帶走皮膚熱氣;薄荷、植物精油或植物萃取可以讓人感到清涼。如果在產品包裝上看到「清涼劑」,一般就是薄荷、酒精、尤加利萃取物、水等等成分。
林口/桃園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江品萱表示,這些成分可能傷皮膚。例如薄荷,主要是透過刺激特殊末梢神經受體產生清涼感,但有些人會對薄荷或是香料過敏,而且2歲以下的幼兒不建議使用含有薄荷成分的涼感物品。
另外因為酒精會帶走皮膚水分,所以這些涼感小物愈用皮膚可能愈乾,甚至可能演變成接觸性皮膚炎,皮膚會乾癢、龜裂、脫屑等等。江品萱建議使用這些涼感小物一定要做好保濕以免傷皮膚。
這些產品也可能添加收斂劑,例如苯酚磺酸鋅(zinc phenolsulfonate)、硝酸氧鉍(bismuth subnitrate)等等。美之道皮膚科診所院長邱品齊表示,收斂劑原本是用來減少傷口的分泌物、降低傷口感染風險,如果作用在健康的皮膚上,會使毛孔和汗孔收縮,加上添加了酒精和水增強收斂效果,因此使用後會感到消暑,油光、汗水會立刻減少。
邱品齊也提醒,這些涼感成分可能使皮膚變乾,因此有敏感肌的人要特別小心;如果皮膚有濕疹、發炎、異位性皮膚炎或乾癬的地方也不要使用,以免刺激已經脆弱的皮膚,使病況更嚴重。
熱風升高體表溫度,手持電風扇可能造成中暑
手持電風扇是另一個常用的涼感小物,無論是掛在脖子上或是用手拿著,吹風能帶走一些暑氣。但根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高溫指南(Excessive Heat Events Guidebook)》的資訊指出,溫度超過37度就不適合使用手持電風扇。
該指南指出,如果溫度超過37度,手持電扇吹出的風也會超過37度,明顯高於理想核心體溫(36.5度),雖然手持電扇透過空氣流動能幫助汗水蒸發,但吹出的熱風反而會升高體表溫度,增加中暑的機會,更不適合在密不透風的室內環境使用,因為會愈吹愈熱。
整體而言,無論是一般電扇或是手持電扇,功能都是增加空氣流動、沒有降低溫度的效果,因此高溫環境下使用手持電風扇並不是消暑最好的做法。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建議,如果要使用手持電風扇,建議不要在大太陽、高溫的環境使用,而是應該在通風、溫度較低的陰涼處或室內環境,這樣才能降低體表溫度、降低中暑的風險。
江品萱也表示,體表溫度比核心體溫低,所以在大熱天底下用手持電風扇吹的是熱風、比體表溫度高,其實不太會有消暑降溫的效果;如果要使用,現在有手持電風扇搭配水霧的商品,比較會有降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