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乳癌抗藥性 國衛院清大開發全球最強新藥 拚五年內造福婦癌患者
癌症化療產生抗藥性,一直是臨床上亟待突破的難題,尤其是三陰性乳癌多為相對年輕患者,無法使用現有標靶藥,只能依賴化療藥物如紫杉醇。儘管初期有效,但四成以上患者在三年內復發,且腫瘤會產生多重抗藥性,讓治療選項幾乎歸零。國衛院與清華大學合作,成功研發全球第一個具細胞穿透性的KIF2C小分子抑制劑,不僅能有效殺死抗藥癌細胞,與紫杉醇合併使用時更能產生強大協同作用,大幅提升抗癌效果,最快預計五年完成新藥上市。
抓出KIF2C 從細胞糾察隊長變成豬隊友
清華大學生醫學院王慧菁教授解釋,KIF2C原本是細胞分裂過程中的「糾察隊長」,會修正微管錯誤連接,確保染色體正確分離。但在癌細胞中,KIF2C卻反過來幫助腫瘤細胞修補被紫杉醇破壞的微管,讓癌細胞死裡逃生、產生抗藥性。
進一步研究也發現,癌細胞不只會倖存,還會進一步改變微管蛋白修飾機制,強化KIF2C活性。這也代表,只要抑制KIF2C,就能打破癌細胞對化療的抗藥性循環。
全球首創!KIF2C新藥領先世界 五年內可望上市
目前全球已知的KIF2C抑制劑共有5種,而由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所長謝興邦指導研發的這款新藥,不但具備更強的細胞毒殺效果與細胞穿透力,更在全球KIF2C新藥競賽中領先群雄。
研究顯示,這款代號BPRMC007S9的新藥與包含紫杉醇在內的8種化療藥併用,藥效可提高5至200倍,14天內可抑制抗藥腫瘤生長達60%。
三陰性乳癌年輕化 女性癌友的新希望
相較一般乳癌多發生在60至64歲,三陰性乳癌平均發病年齡僅46歲,其中有兩成患者甚至不到40歲,且約20%處於可生育年齡,治療選擇更需謹慎。KIF2C新藥目標正是這群「標靶治療選擇最少」的患者,盼能開創新局。
研究團隊也進一步將新藥應用拓展至其他婦癌,包括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等,初步成果顯示也具有潛力。
台灣之光!發表於國際期刊封面、專利申請同步啟動
謝興邦表示這項研究成果會在2025年8月刊登於《Developmental Cell》,為發育生物學領域排名第一的頂尖期刊,並獲選為當期封面報導,堪稱台灣在乳癌標靶藥物研發上的重大突破。
目前該技術已完成台灣與美國的發明專利申請,若能順利完成臨床前毒理與藥理試驗,並進入臨床試驗,預計最快2030年問世上市,為乳癌與婦癌病友爭取更多生存機會。
文 / 楊依嘉、圖 / 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