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牛內臟、美豬萊劑可能放寬嗎?你該知道的4個美牛豬QA,一次看懂
美國已公告多波對等關稅名單,台灣仍未入列。外傳台美關稅談判,可能和美國豬肉、牛肉進口規範有關。美豬的萊劑容許量會變嗎?美牛會有更多部位解禁嗎?《康健雜誌》帶你一次了解。
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公布多波對等關稅名單,台灣至今仍未出現名單中。
外傳我國考慮開放美國牛內臟與絞肉進口,並放寬美豬萊克多巴胺劑容許量,做為爭取美方降低晶片關稅的談判條件,但尚未獲官方證實,目前食藥署未做出回應。
不過台灣針對美牛、美豬的相關規範,已再度成為話題焦點。
Q1.目前進口豬肉的萊劑容許量是多少?放寬會帶來什麼影響?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動物用藥殘留標準」,台灣進口豬的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較為嚴格。若比照聯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的標準來放寬,「豬腎」的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可能從0.04ppm,增加為0.09ppm。
進口豬肉部位 台灣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ppm) 聯合國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ppm) 豬肌肉、脂(含皮) 0.01 0.01 豬肝 0.04 0.04 豬腎 0.04 0.09 豬身上其他可供食用部位(胃、腸、心、肺、舌、肚、腦、血) 0.01 - 資料來源 / 衛福部食藥署
Q2.美國牛哪些部位禁止輸入台灣?未來可能開放哪些?
依照衛福部食藥署「美國及加拿大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美國牛肉輸入台灣,首先得符合以下4條件:
1.牛隻來源:僅限來自美國本地飼養的牛隻,或是原產於其他國家,但在美國當地飼養超過100天者。
2.屠宰與檢驗:牛肉及其產品必須來自美國獸醫主管機關核可工廠,屠宰過程在獸醫監管下,執行屠前與屠後檢查,不得採以高壓氣體或瓦斯對顱骨施壓擊昏、穿刺腦髓致癱瘓等不人道屠宰方式。
3.加工方式:禁止含有特定風險物質(SRMs)、機械回復肉(MRM)、機械分離肉(MSM),以及來自30月齡以上牛隻頭骨與脊柱取得的進階回復肉(AMR)污染製品。
4.出口證明文件:所有美牛產品須附上由美國農業部簽發的證明,註明來自核可工廠,並由指定獸醫監督完成屠前與屠後檢查。
目前符合上述4規定、可輸入的美牛部位包括:
‧ 牛舌(已去除舌根扁桃腺)
‧ 帶肉牛骨
‧ 橫隔膜(肝連肉)
‧ 牛尾
‧ 陰莖
‧ 睾丸
‧ 其他非內臟部位,如牛腱、牛橫隔膜
即使符合上述4規定、仍全面禁止輸入的美牛部位包括:
‧ 頭骨
‧ 腦
‧ 眼睛
‧ 脊髓
‧ 絞肉
‧ 內臟
未來若放寬規定,傳出較有可能開放進口的是內臟與絞肉,但目前未獲官方證實、食藥署未做出回應。
Q3.萊克多巴胺容易殘留在哪些部位?
萊克多巴胺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科長林月屏在農業部「農政與農情」撰文提到,國外研究顯示,萊克多巴胺在動物肺、胃、腸、肝、腎等內臟的殘留量較高。
Q4.萊克多巴胺可能造成哪些健康風險?
成功大學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在衛福部食藥署「食用肉品暴露萊克多巴胺之健康風險評估」報告中指出,根據多項國內外動物與人體試驗結果,萊克多巴胺可能對心血管系統帶來負面影響,引發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等反應,對心血管疾病患者與特定族群可能造成健康負擔。
此外,依據聯合國農糧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標準,民眾即使食用進口牛豬肉及內臟,所面臨的健康風險仍屬可接受範圍。坐月子婦女若每日攝取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腎、豬肝各1副,可能會接近安全上限。不過,如果每天只攝取牛豬肉、不吃肝臟,健康風險則會大幅降低。
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農業部、衛福部食藥署「食用肉品暴露萊克多巴胺之健康風險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