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40歲以上近5成腰圍過粗 國健署:恐釀代謝症候群
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40歲以上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民眾中,近5年平均超過三分之一罹患代謝症候群,其中近5成民眾腰圍過粗,顯示台灣人腹部肥胖情形普遍,引發健康警訊。
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指出,代謝症候群有五大危險因子,包括腰圍過粗、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三酸甘油酯偏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其中,腰圍是最容易觀察的指標,民眾可透過定期測量來自我監測健康狀況。
根據國健署108年至112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分析顯示,代謝症候群已成為健康的重要課題。有鑑於此,國健署自111年起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針對代謝症候群個案提供客製化的健康指導,包括均衡飲食建議和運動規劃。
計畫執行三年來成效顯著,經追蹤分析發現,在收案且完成至少3次追蹤的個案中,超過五成原本腰圍過粗的民眾經由介入輔導後獲得改善,約12%更是達到標準腰圍範圍,顯示良好的生活習慣確實能改善代謝症候群。
針對腰圍測量方式,吳建遠特別提醒:「成年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則應小於80公分。測量時應在早晨空腹、自然站立狀態下進行,需移除腰部衣物,使用腰圍尺水平繞過腹部中線,位置應在骨盆上緣與肋骨下緣之間的中線,注意要貼合但不壓迫皮膚,以確保測量準確性。」
在運動建議方面,吳建遠強調:「成人每週應累積至少150分鐘中度身體活動,可以選擇太極拳、騎腳踏車或打桌球等運動。建議每天從30分鐘開始,每次至少持續10分鐘,可依個人情況分段進行。民眾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體能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沒有經驗者可從健走開始,逐步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
為強化預防醫學,國健署自2025年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對象範圍,30歲至39歲民眾每5年可接受一次免費健康檢查,40歲至64歲者每3年一次,65歲以上長者則享有每年一次的免費健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