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卷伸嗣「光之合奏」邀來者齊創作 畫畫剪剪碰碰 花與花如人與人連結
【明報專訊】如果要選一朵花代表香港,你心中浮現是哪一朵——四處可見的洋紫荊,春日開花夏日飛絮的木棉,還是給城市染上夢幻的宮粉羊蹄甲?如果要選一個圖形描繪記憶,你又會選什麼?三角形,是童年最愛的雪糕筒;四方形,是住了多年的房間;圓形,是嫲嫲「O晒嘴」的表情……
以上是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的想像。他將自己對香港的觀察與印象化作各種圖案,再用色彩斑斕的細沙一一呈現在大館展覽「光之合奏」。展廳中還有空白,大卷伸嗣將它們留給觀眾,「你的記憶、你的印象,由你來思考和創作」。
系列靈感源自《生命樹》 各地取材持續創作
除鞋、著襪、放輕呼吸,如若對粉塵敏感,或是忍不住打噴嚏,還要戴上口罩。終於,一切準備就緒,可以步入大卷伸嗣用彩沙打造的花花世界。他分享,是次在香港大館展出的「光之合奏」,是他自2002年開始持續進行的「迴響無限」(Echoes-Infinity)系列創作之一。「迴響無限」靈感來源自達芬奇的《生命樹》,大卷伸嗣在枝葉的彎曲生長中看見生命的流動與時間的變化。
樹上的花與葉、樹間的鳥與蟲,加上日本傳統藝術的技法,構成「迴響無限」最初的形態。每次去到不同地方展出,大卷伸嗣都會觀察當地風土人情,並從中提取圖案加入作品。取材自不同文化的花海,20餘年來曾經盛開在日本與澳門鋪滿鏡子的房間中,也曾纏繞在巴黎與成都的柱子上,是次來到香港,卻是用沙鋪在地面——「我的家鄉經常下雪」,大卷伸嗣說,創作時彩沙紛落的場景,宛如記憶中故鄉的細雪;伴隨時間流動、觀眾的呼吸,輕盈的沙發生位移,彩沙組成的花海也隨之發生變化,像是「一些東西被毁壞的同時,一些新的東西誕生了……這象徵着循環的過程和永恆的生命」。
散步捕捉港新印象 窗花蓮花雕花融入作品
是次來到香港,又多了哪些新的「花」?大卷伸嗣笑說,這個問題實在很難回答,因為「這次來到香港、行走在香港街道上時,我突然想到:原來我已經來了香港很多次」,儘管已將香港視作「老朋友」,但他記憶中的香港與眼前見到的香港卻截然不同,「我對香港的印象是1997年之前,在電影中看到的香港故事,是種『英式風格』,比如白色和藍色的搭配」。帶着對舊香港的印象,大卷伸嗣散步在街頭,一邊尋找記憶中的顏色、一邊更新腦內的香港印象。老舖的鐵窗花、瓷磚上的蓮花、石柱上的雕花,甚至京都念慈菴瓶蓋上的花紋,被他捕捉到展覽中。他笑說,展覽中共有十餘個啟發自香港的圖案,混合在啟發自其他文化的花叢中,他不會一一揭秘,「走進來的大家,可以試着找一找有沒有眼熟的圖案」。
看着眼前大卷伸嗣的作品,卻聽見他說,這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展覽,而是「大家要一起完成的作品」。他解釋,他創作的部分已經完成,但展廳中還有大量空白,等待觀眾共同創作。「首先,請在藝術家名字一欄寫下自己的名字」,大卷伸嗣舉起紙筆,解析一朵花的創作過程,「首先選擇自己想像中的事物做花瓣,可以是自己喜歡的,比如雪糕。沒靈感的時候就選雪糕吧!我總是在想念媽媽做的雪糕」。將記憶中的圖案繪成紙上的一片花瓣,再將透明膠片放在畫紙上,在膠片上描出花瓣的形狀,再旋轉膠片、描上花瓣……餘此類推,直至眾多花瓣組成一朵花,用剪刀在膠片上將花剪出,疊於想要花「綻放」的位置上,再根據形狀撒上彩沙——一朵專屬於自己的花就此誕生。觀眾的記憶之花與大卷伸嗣的花共同綻放,他續說,「每個人都能在世界上綻放獨一無二的奇妙花朵」。
「破壞」也是創作 消逝和重生同存
策展人王莉莉分享,過往的展覽,展出的總是「藝術家和策展人的想法」,但她希望通過是次共同創作,「令創作空間可以開放給觀眾」。行入共同創作的工作坊,見到不少父母帶着孩子,在膠片上剪出笑臉;也有情侶合作,用彩沙組成心形。與藝術家精緻的作品相比,觀眾的創作在粗糙中透出幾分可愛。好奇問王莉莉,彩沙構成的作品實在脆弱,會否擔心觀眾在創作時將藝術家的作品破壞?她說,比起破壞,她更認為作品之間的相互影響是種對話,「藝術家不再是一個人去創作,這是觀眾和藝術家的對話,也是觀眾與觀眾之間的對話。我的粉(彩沙)可不可以黏到藝術家的粉?我的粉可不可以挨着其他觀眾的粉?我的花和旁邊的花如何呼應?這些都是溝通的過程」,觀眾與觀眾、觀眾與藝術家,即使未曾見面,也是共同創作的伙伴。至於破壞這一行為本身——「在藝術家眼中也是一種創作。花和粉的消逝不是真的消逝,時間的印迹一直都在那裏」。她補充,展覽閉幕式那日,藝術家將會邀請所有曾經參與創作的觀眾共同踩上作品,將花變成混亂的色塊,「消逝和重生同時存在,過去的舊東西變化了,也可以形成一個新世界」。
新的世界是怎樣?大卷伸嗣回答,這是個沉重的問題,「現在這個時代,世界各地都在發生戰爭,日本內部也有排外運動和各種歧視,令我感到彼此之間似乎缺乏聯繫」。他說,一朵花與一朵花的觸碰,就像是一個人與一個人的連結,「我想要創造這樣的空間,我者與他者可以連結,再將更大的世界凝聚」。
開箱2025:光之合奏
日期及時間:共同創作時段(收費):7月25日(今日)下午2:00至晚上6:00
7月26至27日(周六至日)上午11:00至晚上7:00
活動費用(須預先登記):180元(2人)、240元(3人)
開放參觀時段(免費):7月29日至8月3日(周二至日)上午11:00至晚上7:00
地點: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賽馬會藝方3樓
文:王梓萌
編輯:謝秋瑜、孫志超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藝述速遞]